發布時間:2020-01-15 14:38 文字大?。? [ 大 中 小 ] 瀏覽次數:
2019年收官之際,一項“重磅”政策出臺——《無錫市衛生健康“三名”戰略實施意見》“1+5”系列文件經市委、市政府印發。根據政策,未來6年無錫將投入40億元持續推進辦名院、建名科、增名醫“三名”戰略。這是無錫衛生健康領域有史以來力度最大的一項政策。
新政落地,是對百姓期待的回應。百姓常愛念叨一句話:健康是福。百姓對健康的期待強烈又實在,愿望質樸但分量不輕。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一年來,朝著“人人享有健康”的目標,“健康無錫”建設步履穩健,健康紅利不斷釋放,有效增進百姓福祉,大健康模式在錫城上下生動呈現。
治病有良醫
“三名”工程強力推進
【場景】 2019年12月11日,無錫市人民醫院肝膽外科病房,接受肝臟上3個血管瘤切除術的第四天,45歲的患者涂善金已經能下床了,“因為沒開大刀,就在肚子上打了4個洞,恢復起來很快。”更讓患者驚喜的是,為他動手術的醫生居然是一個機器人——第四代達芬奇手術機器人。這臺世界上最先進的手術機器人落戶錫城,為我市衛生健康領域高質量發展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觀察】 名院、名科、名醫,“三名”是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基石。引進造價不菲的達芬奇手術機器人,是我市推進“三名”戰略的一個縮影。全市衛生與健康大會后,衛生健康領域在渴求“三名”上不斷發力。醫療機構基礎設施、設備、專學科、技術提檔升級,助力看病更精準精細。以前無錫老百姓看危重病只能往“北上寧”跑,而現在很多“高精尖”手術在無錫本地能夠獨立開展,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看病難”。
始于去年的新一輪市屬醫療資源布局調整緊鑼密鼓:江南大學附屬醫院南院區項目目前正進行門診醫技樓、病房樓等內裝修和室外景觀市政及專項工程施工,今年建成并搬遷啟用;兒童醫院易地建設項目正在完成整體概念設計、開展可行性研究報告和交通評估方案編制工作;精衛中心二期改擴建項目將于近期開始樁基試樁工程;婦幼保健院遷址擴建項目進行產權變更,同步開展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相關工作……一系列重大項目的強力推進,旨在用高標準“優供給”不斷滿足民生健康追求。
凝聚力量打造聚才“磁場”,讓治病有良醫,成為我市衛生健康系統持續發展的“重頭戲”。市衛生健康委人士表示,“三名”戰略“1+5”系列政策體系的出臺,不僅是推動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為了更好地滿足無錫百姓病有良醫、就地醫療的健康服務需求。
看病更方便
接軌長三角醫療“領跑”
【場景】 “聽了上海專家的診斷,我們心里踏實多了。”2019年12月初,60歲的無錫居民姚阿姨在無錫二院享受到上海專家的遠程會診后很滿意。因心衰并伴有蛋白尿、胸腹水等多種疾病,姚阿姨一年來多次住院,病情反反復復。最近一次住院后,無錫二院與“結對”的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進行遠程會診。對著電腦“隔空”問診后,中山醫院心內科專家王翔飛與無錫二院心內科共同制定了詳細的治療方案,患者與家屬也全程參與會診。一年來,無錫二院搭建起“直通車”,請上海專家遠程會診25次,讓患者看病方便免奔波。
【觀察】 接軌長三角,醫療領域“領跑”。作為上海瑞金醫院的無錫分院,新瑞醫院去年春天開診,一定程度滿足了無錫居民“家門口”看名醫的需求。與此同時,錫城各家市屬醫院紛紛“牽手”國內頂尖,邀請上海、南京等專家教授前往無錫坐診,雙方還建立轉診“綠色通道”,優先安排病人住院或門診治療。這意味著優質醫療資源在錫逐漸實現同城化共享,錫城百姓“家門口”看名醫更方便了。教學查房、疑難病例討論、學術講座……通過向上“取經”,不僅惠及了患者,更推動了本地醫療技術高質量發展。
去年長三角地區在全國先行先試,率先探索醫保“一卡通”,異地門診、住院就醫都可以刷醫??▽崟r報銷,解決了以往群眾備案登記要跑腿、就醫墊資費用大、回來報銷流程煩的困擾。5月24日無錫與上海實現門診直接結算,目前已惠及無錫參保人員萬余人次,累計直接結算醫療費用近150萬元;10月18日又完成無錫與浙江省異地就醫門診直接結算測試工作,成為省內率先與浙江直接結算的城市,目前有300余位錫浙參保人員享受到這一便民舉措。接下來,醫保“一卡通”還將擴大到安徽等地,進一步方便百姓看病。
此外,依托5G、大數據、云計算等越來越多的“黑科技”,醫療機構正變得越來越“聰明”,從而使醫療服務更快捷有效。去年我市全民健康信息平臺通過國家互聯互通標準化成熟度“五級乙等”測評,成為全國僅有的獲得最高等級測評的3個地級市之一。
吃藥便宜了
“救命藥”降價惠及百姓
【場景】 患者張師傅最近在江大附院(原無錫四院)門診配到了泰瑞沙。泰瑞沙是一種用于治療肺癌的“救命藥”,原本這些抗癌藥只能住院時享受醫保,張師傅一年只能報銷7000多元,但全年的藥費總數超過18萬元,幾乎等于自費吃藥。去年我市針對17種納入醫保的抗癌“救命藥”出臺惠民新政策:全部參照特藥管理,職工醫保和居民醫保參保人員個人實際支付比例分別為35%和40%,這意味著患者看病吃藥的負擔大大減輕。張師傅算了算賬,現在一年自付藥費降到6萬多元。
【觀察】 不僅看得好病,更看得起病。我市醫保健康的“保護傘”越撐越大,數據顯示,如今全市職工、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政策范圍內住院醫療費用報銷比例已經達到85%和75%以上,醫保待遇居全省前列。
去年起探索建立的“第六險”——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為失能弱勢群體日常護理加上“保護鎖”。截至11月底,全市共有18350人進入長護保險統計范圍,已完成失能評估8967人,其中8080人符合待遇享受條件,評估通過率90%以上。
向“看病貴”動刀,去年以來,我市衛生與醫保部門聯合探索藥品帶量采購,對1586個藥品進行價格談判,價格最大降幅51%,進一步壓縮了藥品耗材價格水分。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去年還進行了首次高值醫用耗材的集中帶量采購,全市40家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組成采購聯盟,對超聲刀頭等4個品種的高值醫用耗材進行價格談判。談判結果顯示,擬中選品種的最高降幅為61.2%,大大減輕百姓看病負擔。
“公益性”是貫穿醫衛事業發展的一根紅線,九大類22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重大公共衛生項目、適齡人群免費疫苗接種、早癌篩查等項目去年全面推進,助推全市健康保障網絡越織越密。數據顯示,2018年全市人均期望壽命達82.78歲,錫城百姓主要健康指標優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
來源:無錫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