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1-21 09:34 文字大小: [ 大 中 小 ] 瀏覽次數:
安居才能樂業,住得舒心與否直接關系到市民的幸福指數。兩會期間,不少市人大代表將目光聚焦在住宅小區上,針對小區改造、小區管理水平提升等方面建言獻策,提出一項項具體、可操作的建議。
水管防凍
加大投入補齊短板
【現狀】
近幾年,無錫老新村改造效果顯著,隨著管線、道路、綠化、停車位等逐步改造,不少老新村面貌煥然一新,但還有一些短板問題有待解決。前不久,無錫經歷了兩次強寒潮,不少小區自來水管受凍。市人大代表許健注意到,敞開式樓道是寒潮應對中的薄弱點,也是問題多發點。“盡管市水務集團做了大量的防凍保暖措施,但不少小區因樓道敞開,難以抵擋寒潮天氣影響,管道凍裂、水表凍壞等情況嚴重,給居民正常生活帶來很大影響。”
【建議】“鑒于目前極端天氣頻繁發生,一旦出現極端低溫將對敞開式樓道小區居民的正常用水帶來極大影響”,許健建議有關部門按照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教育部、工信部等13部門頒布的《關于開展城市居住社區建設補短板行動的意見》要求,加大投入對老新村敞開式樓道進行封閉改造,創新實施新一輪健康城市“十項行動”。
連廊結構的高層小區也是抗寒薄弱點。許健表示,連廊結構的小區在設計時為考慮中間戶通風,采取空中連廊的形式,形成了新型的敞開式樓道。“目前,連廊結構被普遍運用在新建的高層小區中,盡管連廊結構有南北通透、采光效果好等優點,但抗寒差等弊端也日益呈現,導致水表、管道非常容易受凍損壞,給市民冬季用水帶來諸多不便。”許健說,在今冬兩輪強寒潮影響下,不少連廊結構小區受凍嚴重,給居民正常生活造成很大影響。為此,許健建議有關部門為社區居民提供精準化、精細化服務,分析問題原因并提出整改方案,防止此類新建小區的問題越來越多。
老舊小區
完善物管提升品質
【現狀】
隨著國有物業入駐一批老舊小區,失管老舊小區有了“新管家”,居民幸福指數獲得了提升。可不難看到,在此過程中物業公司遇到了各種問題,如何進一步提升老舊小區的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是代表們關心的話題。
【建議】市人大代表吳韶建議,引進國有物業的街道要前期統籌進行項目規劃。特別針對集中連片、功能缺失的老舊小區住宅群,應提前規劃各類功能區域布局。在老舊小區引進國有物業的前期,提前完善物業用房設置、公園綠化、停車位、文體休閑區、生活服務區等功能性區域的整體規劃,為物業進駐提供必要的前期準備,便于物業加快進駐。對后期有能力提供多元化經營、完善物業管理服務、提升小區功能和品質的物業企業,預留必要的配套支撐,進一步提升老舊小區后期一體化管理水平。同時,要在老舊小區民意收集、問題協商、溝通反饋方面形成常態化溝通協調機制,在規范停車秩序、清除違章搭建、安裝安防設施、增補綠化場地等問題中增強各方面工作協同。可以通過社區居委會、業委會、物業公司“交叉任職”的形式,固化日常管理,進一步推動聯合整治、疫情防控、文化活動等社區創建工作,促進形成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
在市人大代表秦黨親看來,僅提升老舊小區的“硬件”不夠,“軟件”也要跟上,應加強小區業主委員會建設。建議由物業管理行政主管部門對街道、社區相關工作人員進行培訓,提高屬地對業委會工作的指導能力。通過不斷引導業委會和物業溝通,形成工作合力,共建美好家園。街道和社區定期組織工作人員深入小區開展普法工作,讓更多小區業主認識到成立業委會的重要性,也讓業委會成員知道如何依法行使業委會的職能,監督物業公司的工作,提升物業服務質量。
危房改造
優化流程分類施策
【現狀】
危房改造不僅關系到城市面貌,更關系到市民的居住安全。目前,在全市城鄉有一批建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房屋,漸漸進入危房行列,隨著時間的推移,類似的房屋會增加,而相關法規、工作措施仍顯得滯后。
【建議】“到底是不是危房,需要更規范的安全鑒定。”市人大代表張廣鑫提出,應啟動年久失修的房屋情況排查工作,并按房屋鑒定情況進行分類解決。進一步規范危房鑒定,為下一步辦理手續強化前置條件。應推出安全鑒定機構的白名單,引導居民選擇正規機構進行鑒定,以便于對房屋分類施策。
張廣鑫舉了個例子,省內其他城市中有一處磚木結構房屋,建于20世紀50年代,兩層樓共有20多戶居民。2014年該房屋被鑒定為C級危房,部分承重結構承載力不能滿足正常使用要求,局部出現險情,構成局部危房。經過6年多的前期籌備,去年拿到了行政許可決定書。目前,無錫也有一些沒有規劃許可,但又老舊不堪且拆遷無望的房屋,居民要么住得戰戰兢兢,要么“游擊戰”違章改造,要么另外寄居他處或另外租房,出現了“有房不能住”“有房不敢住”“想改辦不了手續”“一動就被叫停”的現象。為此,需要暢通危房改造的流程設計,明確辦理危房改造手續的各個流程環節,進一步優化行政審批的流程。明明白白告訴市民什么樣的房屋能改造,改造需要怎樣的操作流程。同時,要進一步研究危房改造的實用性,不僅解決安全問題,還需要綜合居民的意見,改造工程的設計要充分考慮居民需求,讓居民在改造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高空墜物
加強技防嚴格懲處
【現狀】
近年來,全國各地陸續發生高空拋物、墜物傷人事件,成為“城市上空之痛”。市人大代表王穎指出,由于部分居民、租戶的素質較低、法律安全意識淡薄,經常會發生一包生活垃圾、一碗沒吃完的泡面、一個果核、一個塑料瓶“從天而降”的現象。這些高空拋物現象在高樓小區時有發生,給居民出行帶來安全隱患,也給小區環境造成破壞。雖然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明確了高空拋物屬違法行為,但在現實中查處存在一些困難,比如直接侵權人查找難度大,一旦無法取證,很多高空拋物會被大事化小、不了了之,進而助長僥幸心理。
【建議】王穎建議,加大技防投入。一方面,安裝高空拋物抓拍監控攝像頭,方便取證,也可起到一定的震懾作用;另一方面,可在小區高層安裝防墜網或增建樓裙,防止高空拋物,提升避害效果。同時,制定業主公約,將公共區域建筑物、懸掛物、業主有可能影響公共安全的擱置物等納入物業管理范圍,加強日常巡查,做好巡查記錄,限時整改問題。另外,在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建設部門嚴格建筑物外墻材料的使用,限制窗戶開放寬度,提高室外擱置物、懸掛物裝置的安全設計。
“對于高空拋物墜物造成實質損害的,應快速有效依法嚴格懲處,以彰顯法律震懾力。”王穎表示,未造成實質損害,對查找到的侵權人視情節或給予批評警示教育,或給予罰款、拘留等治安處理,同時可納入其個人誠信檔案中,采取相應的懲戒措施,比如,對于外來務工人員,一旦其高空拋物,則影響積分入戶、入學等。
來源:江南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