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mc848"><source id="mc848"></source></li>
  • <rt id="mc848"></rt>
    <table id="mc848"></table>
    繁體版 English EN
    手機客戶端 無障礙瀏覽 老年服務 長者版

    提示

    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公開 > 市政府信息公開目錄 > 會議報告 > 正文

    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

    文字大小: [ ] 瀏覽次數:

    信息索引號 014006438/2021-07085 生成日期 2021-01-25 公開日期 2021-01-25
    文件編號 —  — 發布機構 無錫市人民政府
    效力狀況 有效 附件下載 —  —
    內容概述 現在,我代表無錫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21年1月19日 在無錫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

      市長 杜小剛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無錫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十三五”時期工作回顧

      “十三五”時期,面對錯綜復雜的宏觀環境、前所未有的風險挑戰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沖擊,市政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監督支持下,緊扣“強富美高”總目標,聚焦當好全省高質量發展領跑者,認真踐行新發展理念,深入實施六大發展戰略,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抗擊新冠疫情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強富美高”新無錫建設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

      五年來,我們穩妥應對風險挑戰,綜合競爭力邁上更高臺階。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由2015年的8681億元增至12370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保持全國城市前列。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由830億元增至1075.7億元。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升至59.5%,五年提高8個百分點。進出口總額保持全省第二,一般貿易占比升至51.1%。重大產業項目招引創歷史最好水平,累計引進50億元以上項目33個。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7.5%。新增總部企業38家,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比升至54.6%。科技進步貢獻率由63%升至66%,保持全省第一。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升至48.4%。新增境內外上市企業68家,總數達162家,A股上市公司總市值突破1.2萬億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95萬元升至5.72萬元,城鄉居民收入比縮小至1.84∶1。

      五年來,我們堅定推進產業強市,轉型升級實現更大突破。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落實現代產業發展資金超338億元。凈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053家;規上企業90%以上實施了技術改造。數字經濟核心產業規模達5500億元;物聯網產業營收增至3100億元,規模全省第一;集成電路產業產值增至1350億元,居全國前列;大數據和云計算產業銷售收入增至280億元;生物醫藥產業營收突破1000億元。航空發動機和燃氣輪機關鍵零部件產業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新地標產業。獲批首個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國家智能交通測試基地正式啟用。啟動建設太湖灣科創帶,建成國家超算(無錫)中心、國家集成電路特色工藝及封裝測試創新中心、國家“芯火”雙創基地(平臺)、無錫先進技術研究院等重大創新平臺,支持“奮斗者”號、神威·太湖之光等重大原創科技成果研發落地,深海技術科學太湖實驗室獲批省實驗室。累計培育“太湖人才計劃”創新創業項目349個,省級以上領軍人才、團隊增至760個,人才總量超過183萬人,連續兩年獲評“中國最佳引才城市”。

      五年來,我們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經濟發展積蓄更強動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明顯,壓減鋼鐵產能520萬噸、水泥產能30萬噸,關停取締“散亂污”企業(作坊)12523家,關閉化工生產企業887家。完成新一輪行政區劃調整、市縣兩級政府機構改革和基層整合審批服務執法力量改革。“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化,累計取消行政權力51項、下放387項。江陰縣級集成改革試點經驗全省推廣。公共資源實現“一市一平臺”交易。躋身全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城市。組建國發資本運營有限公司和眾邦基金,重組城建發展集團,實施混合所有制改革項目236個。市屬國企資產規模增至5900億元、全省第二,營收規模增至1380億元、全省第一;資產證券化率25%,控股上市公司8家、全省第一。成功引進誠通國調基金(二期),總規模超1000億元。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村級股份合作社實現全覆蓋。農村承包地、宅基地“三權分置”和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取得新突破。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累計實際使用外資180.4億美元,16家世界500強公司在錫新設立企業25家,新增省級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功能性機構18家。成為國家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國家文化出口基地,獲批國際郵件互換局(交換站)、藥品進口口岸及進境肉類、冰鮮水產品指定監管場地。92家企業入選江蘇國際知名品牌,數量全省第一。積極參與“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新增對外投資項目459個,柬埔寨西港特區入選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成果清單。

      五年來,我們統籌城鄉區域發展,全域一體展現更優面貌。市域初步形成“一軸一環三帶”和“一體兩翼兩區”空間結構,完成錫澄、錫宜協同發展區規劃編制。錫澄城際軌道S1線、宜馬快速通道、南沿江鐵路、蘇錫常南部高速加快建設,常宜高速一期建成通車。市區完成45個重點道橋項目,地鐵1號線南延線和3號線一期建成通車。城市大數據中心和公共數據開放平臺建成,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水平全國領先。開展優美環境合格區建設,市區完成124條道路出新和227條背街小巷整治。完成棚戶區改造350萬平方米、舊住宅區整治1024萬平方米。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啟動農業農村基本現代化示范建設,現代農業發展提質增效,高標準農田比重達83%,累計建成美麗鄉村示范村110個,全面完成首批107個試點村農房建設。市級經濟薄弱村提前兩年全部脫困轉化。加強與滬、寧、杭、蘇等地合作交流,與南通、黃山等地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牽頭編制蘇錫常軌道交通規劃“一張圖”、快速通道“一張網”,開展“智匯長三角科創太湖灣”全媒體新聞行動,成功舉辦第二屆蘇錫常一體化發展合作峰會,發布共建太湖灣科創帶倡議。

      五年來,我們致力構建生態文明,環境質量達到更好水平。完成長江干流岸線利用清理整治,全面落實長江流域“禁漁令”。國家治太骨干工程新溝河全面建成、新孟河全線通水。43個國省考斷面水質優Ⅲ比例升至86%,較2015年提高57.1個百分點,升幅全省最大。深化排水達標區建設完成5155塊。161條環境綜合整治河道水質優Ⅲ比升至66.7%,建成區72條黑臭水體全面消除黑臭。太湖連續13年實現安全度夏和“兩個確保”。PM2.5平均濃度33微克/立方米,較2015年下降45.9%。25家燃煤電廠整合至20家,清潔能源發電全額并網消納,單位GDP能耗水平蘇南最低。錫東垃圾焚燒發電廠原址復工投運,益多垃圾焚燒發電廠大修、惠聯餐廚廢棄物處理和藻泥污泥無害化處置項目完成,江陰秦望山危廢處置項目、宜興光大垃圾發電二期建成投用。危險廢物處置能力較2015年增加3.9倍。深化工業企業資源利用績效評價,近三年盤活低效用地46500畝,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全省最高。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開展“綠島”建設試點。全面完成中央和省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市區新增綠地1200萬平方米,全市林木覆蓋率升至27.7%。獲評首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錫山、濱湖等地獲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宜興創成省生態園林城市。

      五年來,我們切實加強社會建設,民生福祉取得更多改善。財政民生支出規模超4155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79.2%。城鎮新增就業77.4萬人,扶持自主創業11.4萬人,就業滿意度全省第一。企業養老保險凈增繳費人數53.4萬人,企業職工基本養老金、居民基礎養老金較2015年分別提高23%、56%。新建幼兒園71所、中小學校48所,義務教育和高中教育水平全省領先,入選全國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城市。加強與江南大學市校合作共建,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濱江學院、東南大學無錫國際校區、南京理工大學江陰校區建成啟用。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由11.5萬人增至14.9萬人。調整市屬醫療資源布局,江南大學附屬醫院建成啟用,164家基層衛生機構提檔升級,無錫及江陰、宜興全部創成國家健康城市示范市。惠山古鎮晉升5A級景區,無錫博物院升格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創成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舉辦江南文脈論壇、國際友人文化周,開展無錫國專創立百年紀念活動,成為省書香城市建設示范市。創成省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示范區,榮獲全國體育事業突出貢獻獎,無錫馬拉松獲評中國田協“金牌賽事”和世界田聯“銀標賽事”。完成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和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任務。獲評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優秀試點地區。榮獲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最高獎“長安杯”。榮膺全國雙擁模范城“八連冠”,建成全國首個雙擁模范城市群。全域創成省級食品安全示范縣(市)、區。扎實做好南北掛鉤合作和對口支援幫扶工作,助力延安、海東、阿合奇、霍城等地打贏脫貧攻堅戰。民族、宗教、對臺、港澳、僑務、人防、檔案史志、防震減災等工作取得新成績,工會、婦女、青少年、老齡、殘疾人、紅十字、慈善、關心下一代等事業有了新發展。

      剛剛過去的2020年,是無錫發展史上非常特殊、極不平凡的一年。在市委堅強領導下,市政府認真落實市十六屆人大第四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事業取得了來之不易的成績。

      一是精準施策筑底線,疫情防控取得戰略成果。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按“靠高一檔、跨前一步”要求,第一時間成立市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在市委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領導下,在全省率先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Ⅰ級響應,調度市、市(縣)區、鎮(街道)、村(社區)四級迅速進入抗疫狀態。強化以大概率思維應對小概率事件,率先開發健康碼進行分類識別,率先為復工企業提供核酸篩查檢測服務,建成啟用進口冷鏈食品“集中監管倉+追溯系統”,織密從城市大門到居民家門的牢固防線。嚴格落實“四早”“四集中”要求,推動最好專家和最優救治方案進病房到一線,圓滿實現“確診患者零病亡、醫務人員零感染”目標。全方位支持企業復工復產,想方設法幫助企業紓困解難。全力服務全國全省疫情防控大局,積極參與長三角區域聯防聯控和國際抗疫合作,先后組織221名各類專業人員支援湖北和新疆抗疫,展現了非常時期的無錫擔當。回顧抗疫行動,廣大醫務工作者白衣為甲、無畏逆行,公安民警輔警堅守卡口、向險而行,社區工作者日夜值守、無私奉獻,各級黨員干部下沉一線、沖鋒在前,各行各業勞動者服從大局、守望相助,以堅定信念、堅強意志、堅韌毅力共同奏響鏗鏘有力的“抗疫英雄曲”。在此,我謹代表市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向全體醫護和防疫工作者、社區工作者、公安民警輔警、人民教師、新聞工作者、志愿者和廣大群眾致以最崇高敬意和最衷心感謝!

      二是穩中求進促發展,經濟運行持續回升向好。應對疫情、汛情和外部環境變化等疊加影響,成立“六穩”“六保”工作專班,加強高位統籌和組織推進,經濟運行持續回暖、逐月向好。出臺“惠企20條”等政策,新增減稅降費超過315億元。發揮有效投資關鍵作用,300個市級重大產業項目完成投資1180億元,新引進10億元以上產業項目67個,同比增加18個。在全國同類城市中率先出臺5G產業發展規劃,5G網絡覆蓋率和網絡質量全省領先。環太湖科創帶發展納入《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建設發展規劃》。有效期內高新技術企業達4033家,凈增超1200家、歷年最多。高規格舉辦日、韓產業合作專場,圍繞重點產業集群開展配套活動,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舉辦“錫惠有你”等惠民消費活動500余場,打響“今夜梁宵”等夜經濟品牌,發放惠民消費券超1億元,帶動線下消費超5.5億元。入選全國綜合型信息消費示范城市。做好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工作,完成省下達生豬生產任務,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全省第一。

      三是全面發力優環境,市場主體活力有效釋放。推進最優營商環境城市建設,打響“無難事、悉心辦”品牌,開通“靈錫”“惠企通”服務新平臺,施工許可審批時限壓縮至80個工作日內、比省定目標提速20%。加大招商激勵獎勵力度,實施招商護商專員制度,構建“24小時不打烊、360度無死角”服務體系,設立投資服務云平臺,建立優秀外資企業“白名單”制度,打造外商投資最滿意城市。將11月1日設為“無錫企業家日”,強化發展要素保障,助力企業做強做優。2020中國企業500強、制造業企業500強、服務業企業500強、民營企業500強入圍企業數均居全省第一。

      四是聚焦精細提品質,美麗無錫建設布局展開。強化“抓美麗無錫建設就是抓經濟發展”理念,打造全國最干凈城市。加強城市設計和建筑風貌管控,推進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開展市容環境整治“春雷行動”“靚麗行動”和“紅黑榜”考核,拆除違法建設414萬平方米,裸露地塊整治3827.5萬平方米,電力架空線入地改造完成189公里,建成“城市家具”主題展示區。開展交通安全隱患和不文明交通行為整治。全力應對超長梅雨季多輪強降雨天氣,確保全市平安度汛。全面推進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組織污染防治“百日攻堅”專項行動和“美麗河湖”三年行動,空氣質量優良天數299天,在全省率先達到國家二級標準,816條重點河湖集中整治初見成效。整治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塑造“白墻黑瓦、清清爽爽”農村風貌,美麗宜居鄉村建設達標率100%。

      五是用心用情惠民生,公共服務與社會建設全面加強。排查八個方面28項突出民生問題,完善補短板強弱項工作舉措。10件45項為民辦實事項目全面完成,評選出首屆“民心工程獎”。在全省率先出臺“民生保障20條”,發放臨時補貼超1億元,惠及群眾68萬人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養標準分別提至每人每月1010元和1525元,實現大市統一、城鄉一體。村級醫療互助救助制度實現全覆蓋。市兒童福利院易地新建主體工程完成。國有物業企業進駐298個老舊小區實行托底管理。新、改建體育公園20個,新增體育場地面積100萬平方米。推出“先通后辦”“接訪變下訪”“一訪定心”等民生服務品牌,全市受理信訪總量下降8.2%。深化安全生產專項整治,32個行業領域實行分類分級監管,完成國務院和省督導組反饋問題整改,安全事故起數及死亡人數分別下降67.2%、68.7%,“一年小灶”專項整治取得扎實成效。

      六是雷厲風行抓作風,政府行政效能不斷提升。自覺接受市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市政協民主監督,市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市政協委員提案辦理滿意率創歷史新高。堅持“板塊圍繞發展轉、部門圍繞板塊轉”,落實“項目化、目標化、節點化、責任化”工作機制,建立重點工作雙月座談和專班推進機制,強化督查激勵和閉環管理,推動全市政府系統振奮精氣神、走出舒適區。新增地方政府債券額度246.3億元,同比增長71%。355個房屋征收掃尾項目完成率達到96%,24個攻堅拔點項目全部完成,房屋征收總面積超過900萬平方米、同比增長45.5%,順利解決了夾城里、民主街、水泵廠等47個征收跨度十年以上地塊遺留難題。認真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實施細則精神和省、市委具體辦法,市本級“三公”經費支出下降15%以上。市公務用車平臺建設列為國家示范點。切實做好省委巡視反饋意見和市委巡察發現問題整改落實工作。推進審計監督全覆蓋,權力運行監督制約得到有效強化。

      各位代表,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這五年,我們堅定執著,踐行囑托。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總書記關于江蘇工作系列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全面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在市委堅強領導下,圍繞“強富美高”新無錫建設總目標,以全省高質量發展領跑者的姿態,深入踐行新發展理念,一步一個腳印把美好藍圖變為現實圖景。我們凝聚共識,勇創一流。立足城市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磨礪滾石上山、負重爬坡的頑強斗志,保持攀高比強、奮勇爭先的拼搏精神,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核心戰略、產業強市主導戰略等六大戰略,創新謀劃發展“三大經濟”,積極做好“東向接軌融入、北向引領輻射、南向協同聯動、西向湖灣一體”四篇文章,努力走出體現時代特征、地域特色的高質量發展無錫之路。我們擔當為民,克難奮進。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以闖關奪隘的勇氣、只爭朝夕的干勁,聚力建設華虹集成電路一期、SK海力士第二工廠、中環領先大直徑硅片、中芯長電集成芯片封裝等一大批重大產業項目,重啟農房翻建改造、錫東電廠項目、地鐵等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深化管辦分離改革、行政區劃調整等重大舉措,解決一批長期停滯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持續提升。我們接續奮斗,善作善成。發揚篳路藍縷、披荊斬棘奮斗精神,堅持一任接著一任干、一張藍圖繪到底優良傳統,保持工作穩定性和延續性,有效固化好經驗、好做法,大膽探索新路徑、新辦法,著力推動創新性發展、引領性發展,變潛力為實力、變特點為特長、變優勢為勝勢,為開啟現代化建設新征程奠定堅實基礎。

      過去五年取得的成績,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定向領航的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充分發揮的結果,是市委統攬全局、堅強領導、科學決策的結果,是市四套班子領導和各位老領導等方方面面大力支持的結果,是歷任政府班子接續奮斗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團結拼搏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無錫市人民政府,向全體市民,向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位老領導,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代表人士,向各人民團體及社會各界,向中央和省在錫單位,向駐錫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所有參與、支持和關心無錫建設與發展的海內外朋友,致以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謝!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認識到,前進道路上還存在不少困難和挑戰,政府工作還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宏觀環境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基礎還不牢固;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科技創新資源有待進一步集聚,支撐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還不強勁;工作視野不夠開闊,系統落實國家和省重大戰略機遇有待深化;資源環境承載力不足矛盾更為凸顯,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任務依然艱巨;教育、衛生、社會保障等民生領域還存在短板,高品質公共服務產品供給不足;文明城市建設基礎不牢;公共安全、生產安全等領域風險管控體系還不完善,本質安全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少數干部缺乏擔當精神,不想為、不敢為、不能為問題一定程度存在;政策研發水平不高,政府服務效能還有較大提升空間,等等。我們一定正視這些問題,采取有力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二、“十四五”發展主要目標任務

      各位代表,根據《中共無錫市委關于制定無錫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市政府編制了《“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一并提請大會審議。

      進入“十四五”,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相互交融,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區域合作與競爭發展新格局全面展開,無錫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正發生復雜而深刻的變化。我們將著眼“兩個大局”,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深刻認識錯綜復雜的新矛盾、新挑戰,深刻認識新發展階段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認識危與機并存、危中有機、危可轉機,保持戰略定力,樹立底線思維,把握發展規律,努力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堅決奪取“十四五”發展新勝利,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開好局、起好步。

      2035年的遠景目標是:率先基本實現高水平社會主義現代化,基本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創新名城,具有國際美譽度的生態宜居名城,具有全國輻射力的交通樞紐名城,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山水文旅名城,全市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競爭力大幅提升,在2020年基礎上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實現翻番,居民人均收入實現翻一番以上,成為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先行示范區,“強富美高”新無錫展現出現代化新圖景。

      錨定2035年遠景目標,“十四五”時期政府工作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重要講話指示精神,牢牢把握“強富美高”總目標總定位和“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新使命新要求,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決策部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堅持系統觀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統籌發展和安全,加快建設具有無錫特色優勢的現代化經濟體系,加快在融入服務新發展格局中贏得主動,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加快創造以共同富裕為基礎的幸福生活,勇做全省“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排頭兵,勇創全省“強富美高”建設示范區,勇當全省高質量發展領跑者,在現代化建設中體現無錫擔當、作出無錫示范、貢獻無錫力量,更有底氣地喊出“高質量發展看無錫”,在國家強起來的歷史進程中烙下“太湖印記”。

      著重把握好以下幾點:

      ——持續深入解放思想。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解放思想、統一思想,堅決糾正一切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新發展理念不相適應的思想認識、思維定勢、路徑依賴和工作方式,注重系統思維,處理好穩和進的關系,提升把握規律的能力水平,推動中央、省和市委決策部署得到更富創造性落實,充分展現無錫現代化建設的探索性創新性引領性。

      ——全力推動創新發展。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堅持科技自立自強,堅持產業強市不動搖,舉全市之力推進太湖灣科技創新帶“頭號工程”建設,打造科技強市、人才強市,勇當科技創新開路先鋒,形成若干世界級現代產業集群、領軍企業、領先技術和自主品牌,推動數字經濟、總部經濟、樞紐經濟發展取得突破,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科創中心,打響中國第一工商名城品牌。

      ——主動融入國家戰略。緊抓“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國家戰略機遇,更好服務全國全省發展大局,健全區域一體化發展機制,主動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在做強市域一體化、加快蘇錫常一體化、服務全省一體化中鍛長板、補短板,統籌推進城市現代化、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提升城市國際化功能品質,打造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的重要中心城市。

      ——勇于探索先行先試。堅持守正創新、開拓創新,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抓準抓牢抓實全局性戰略抓手,蹄疾步穩深化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形成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實現改革和開放相互促進,力爭在“普遍在做”的方面做得更好更快,在解決“共性問題”的方面積累先行經驗,在“沒有先例”的方面率先做出成功案例。

      ——努力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以美麗無錫建設為總抓手,充分認識提前實現碳達峰的艱巨性,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完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加速調整產業結構、能源結構,推進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統籌城市高品質規劃建設管理,促進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相融共生,建設宜居城市、綠色城市、人文城市,創成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成為美麗中國、美麗江蘇樣板城市。

      ——加快提升市域治理現代化水平。全面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加快建設數字政府、數字社會,積極探索市域社會治理新模式,強化基層治理,健全完善風險防范機制,提高應急處突能力,有效保障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建設更高水平的法治無錫、智慧無錫、平安無錫、誠信無錫。

      ——率先推動共同富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優化人口結構,健全富民增收機制,調整收入分配結構,構建優質均衡、覆蓋全體的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體系,加快建設文化強市、教育強市、體育強市,全面建設健康無錫,持續改善生活品質,形成共建共享的民生發展新格局。

      各位代表!《“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凝聚著社會各界的智慧,承載著全市人民的期盼。我們堅信,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經過全市人民的頑強拼搏、團結奮斗,“十四五”發展目標一定能夠如期實現!

      三、2021年主要工作

      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第一年。今年政府工作總體要求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全面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省委十三屆九次全會和市委十三屆十一次全會部署要求,立足新發展階段,踐行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堅持系統觀念,鞏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努力保持經濟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確保“十四五”發展和現代化建設開好局、起好步,勇做全省“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排頭兵,勇創全省“強富美高”建設示范區,勇當全省高質量發展領跑者,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

      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外貿進出口穩中提質;實際使用外資38億美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其中稅收收入增長7%;城鎮新增就業13.5萬人,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這些指標的設定與“十四五”發展目標和高質量發展要求相匹配,是多方聽取意見、反復慎重權衡確定的。充分考慮了今年國內外形勢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充分考慮了國家宏觀政策取向和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綜合影響,充分考慮了當前擴大有效投資、推動更深層次改革、實行更高水平開放的窗口期機遇,充分體現了當好全省“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排頭兵和推動現代化建設開好局的責任擔當。完成這些目標,需要全市上下付出更多努力。

      時勢日新,惟有創新。面對新階段、新目標、新任務,必須確立以創新求突破的鮮明導向,謀新篇,出新招,開新途,拓展高質量發展新境界。重點抓好以下十個方面工作:

      (一)著力搶占創新驅動發展新賽道

      做強太湖灣科創帶“主引擎”。落實建設規劃和年度工作要點,出臺突破性支持政策,設立太湖灣科創帶創新發展基金,健全跨區域統籌協調和聯動推進機制。實施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領航計劃”,加快建設太湖實驗室,積極爭取深海領域國家實驗室布局無錫。支持江蘇集成電路應用創新中心、無錫先進技術研究院、國際院士研究中心等重大創新平臺建設,爭創國家高性能計算應用技術創新中心。落實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一體化建設計劃,推進園區整合提升和功能優化。啟動太湖灣科創帶規劃展示館建設,籌辦太湖灣生命健康未來大會。

      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深入實施創新型企業培育攻堅攀登計劃,加大“雛鷹—瞪羚—準獨角獸”梯次培育力度,形成大中小企業創新矩陣,有效期內高新技術企業增至4800家。全面推進“太湖之光”科技攻關計劃,引導企業參與更多國家和省科技計劃、高價值專利培育計劃,探索“揭榜掛帥”組織方式,聚力攻克產業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推動產業鏈再造和價值鏈提升。

      激發人才創新創業活力。創新升級“太湖人才計劃”,深化實施“錫引”工程,辦好太湖人才峰會和“清華大學周”“百企千才高校行”等活動,鼓勵各類人才來錫創新創業,新引進高層次人才1萬人、大學生10萬人,集聚200個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和團隊。加大行政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引進“名校優生”力度,制定科技招才地圖,壯大高技能人才隊伍,優化人才評價和流動機制。高品質建設人才服務綜合體,打造高層次人才一站式服務中心。

      營造優良創新生態環境。梯隊培育各級高新區和各類科技專業園區,完善全鏈條孵化體系,爭創國家級孵化器和眾創空間6個。探索設立知識產權股權投資基金,推進中國(無錫)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建設,高標準建設國家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建設重點城市。加強與歐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港澳臺地區科技合作,深化與國內外頂級名校、大院大所戰略合作。完善太湖新城金融街功能,爭創國家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和科技保險創新示范城市。用好用活“科技創新券”政策,完善科技創新法治保障體系。

      (二)著力打造現代產業發展新高地

      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落實重點產業鏈(集群)培育發展機制,壯大集群發展促進機構。引導龍頭企業和“隱形冠軍”企業加強產業鏈主要環節資源整合。開展“百企引航”“千企升級”行動,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企業,引育一批“鏈主企業”,鼓勵優勢企業強強聯合,支持上下游配套中小企業發展。提高工業互聯網建設和應用水平。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推動國有企業通過調優主業、兼并重組等方式,加快布局關鍵環節和中高端領域,有效發揮在全市產業鏈供應鏈中的支撐作用。

      加快建設制造強市。依靠創新提升實體經濟發展水平,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推進重點產業生態圈建設,物聯網產業營收增長15%,集成電路產業產值增長10%,生物醫藥產業產值增長15%。爭創國家首批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建設中歐(無錫)生命科技創新產業園。前瞻布局人工智能、深海極地技術、星際網絡、氫能及氫能源汽車、量子技術、化合物半導體等未來產業。爭創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深化工業企業資源利用績效評價,落實差異化支持政策。促進傳統產業技術改造、設備更新和制造模式轉變,加快產業智能化改造,爭創國家服務型制造示范城市。建立企業“綠名單”管理制度,加大專項政策支持。深化質量強市建設,健全首席質量官制度,提升“無錫質量”“無錫標準”“無錫品牌”。

      推動現代服務業提檔升級。實施金融服務、科技服務、現代物流、信息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倍增計劃,爭創中國軟件特色產業名城。推動文化創意、旅游休閑、健康養老等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多樣化升級。辦好世界物聯網博覽會、國際新能源大會、設計博覽會等品牌展會。完善商貿流通基礎設施網絡,深化城鄉高效配送試點城市建設。推進現代服務業集聚示范區優化升級,促進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深度融合,培育“兩業”深度融合試點示范項目15個。

      壯大“三大經濟”產業規模。完善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政策,推動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培育市級大數據產業園3個,建設全國數字經濟示范城市。加快車聯網城市級應用步伐,推動物聯網、區塊鏈、大數據等科技創新與產業應用,建設網絡安全高端產業基地。優化總部經濟發展環境,培育本地總部企業,加大境內外總部企業招引力度。新增總部企業5家。優化綜合樞紐協調機制,創新重點樞紐管理體制,構建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和華東地區重要物流與供應鏈樞紐,建設長三角樞紐經濟創新高地。調整農副產品、鋼貿、快遞等物流布局。完善機場國際航空貨運功能,提升配套服務能力,強化綜保區與空港“區港聯動”。深化無錫(江陰)港集疏運體系建設,促進機場、港口、高鐵站聯動,發展多式聯運。

      (三)著力邁出融入新發展格局新步伐

      率先服務和融入“雙循環”。以擴大內需為戰略基點,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強需求側管理,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圍繞構建要素供應、區域循環、綜合流通、消費市場、對外開放“五大格局”,建立工作推進機制,細化完善政策舉措,暢通市域、城鄉間經濟循環,打造國內大循環重要支點、國際國內雙循環重要樞紐。深度參與“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積極發展“飛地經濟”,推動境外投資向研產銷全鏈條拓展,打造國際產能合作示范城市。

      釋放多元消費潛能。落實促進消費政策,加快消費服務業數字化轉型,拓展信息消費,挖掘鄉村消費潛力,提升社區消費貢獻,合理增加公共消費,提高教育、衛生等公共服務支出效率。推進“早餐工程”,加快農貿市場改造提升,引導“老字號”創新發展,統籌組織各類消費促進活動,創建一批放心消費示范點。爭創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爭創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加強有效投資支撐。推進聞泰半導體、中航重機航空部件、健適醫療器械等14個省級重大產業項目建設,市級重大產業項目當年完成投資額增長10%。加快“兩新一重”建設,新增5G基站4000個以上,推進IPv6應用擴面升級。完善產業鏈圖譜和招商指導目錄,加強與央企戰略合作對接,推進產業鏈招商、市場化招商、海外市外駐點招商,新引進超10億元重大產業項目50個以上,江陰、宜興、新吳各確保招引超百億元產業項目1個以上。強化各類要素資源保障,成立項目用地審批保障專班。強化政府投資項目實施嚴肅性,完善項目推進、督辦機制,市級政府投資項目完成投資308.7億元、增長13.8%。

      推進開放強市建設。搶抓RCEP、中歐全面投資協定等全球投資貿易格局調整新機遇,完善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推動和引導外資深度參與先進制造業集群建設和現代服務業集聚發展,提高利用外資質量。加強出口信用保險支持,擴大海外倉建設,多元化開拓國際市場。對接國家中小外貿企業成長行動計劃,加快建設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打造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聯動創新區。完善出口產品轉內銷政策,爭創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高水平建設國家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推進綜合保稅區轉型,爭創自貿試驗區聯動創新發展區。實施新一輪開發區高質量發展提升工程,支持惠山經開區、江陰臨港經開區提檔升格,爭創中日韓(江蘇)產業合作示范區。推動無錫徐州工業園區創建南北共建省級創新試點園區。實施對外友好交流“深耕計劃”,辦好第三屆江蘇發展大會無錫行暨第五屆全球錫商大會、國際友好城市產業對接合作大會、無錫國際賞櫻周暨中日櫻花友誼林建設34周年紀念活動。

      (四)著力謀求全面深化改革新突破

      建設最優營商環境城市。持續優化企業服務機制,健全投資政策體系,實現重點企業招商護商專員全覆蓋。落實國家減稅降費政策,優化紓困解難機制。開展“一照多址”住所登記改革,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推進“一件事”和“無證件辦事”改革,加快實現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全域通辦、異地可辦。深化基層整合審批服務執法力量、綜合行政執法體制、開發區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完成深化事業單位改革試點任務。加強“雙隨機、一公開”監管、信用監管和跨部門協同監管。

      激發市場主體發展活力。推進國有資本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推動國企整合重組,創新醫療投資管理機制,強化國企在城建、民生、環保等領域支撐作用,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推進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市場化薪酬分配機制和中長期激勵機制,提高國有資產證券化水平。完善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政策舉措,引導廣大企業家弘揚新時代錫商精神,更好承擔發展責任和社會責任,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

      強化財稅金融支撐作用。完善各級政府事權、支出責任與財力相適應的財政體制。推進財政支出標準化,健全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體系,加強預算績效審計監督。推進融資平臺市場化轉型,繼續做好政府性債務化解工作。強化地方政府債券爭取力度,拓展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政策性銀行專項貸款等資金引進渠道,持續擴大民生領域投資。復制推廣金融先行政策,爭取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試點,支持宜興爭創國家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提升國有金融資本投資運營水平,促進在錫金融機構升格。深化與上交所、深交所等戰略合作,引導企業用好資本做大做強,新增上市公司15家,爭創全省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示范區。

      提高要素資源配置效率。促進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并向優勢地區集中。推進國土空間全域綜合整治,實施自然資源要素鏈改革,優化項目用地保障及產業用地供給方式。建立統一的城市土地市場,規范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深化山水林田湖等自然資源產權制度改革,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落實戶籍準入新政,健全人力資源市場體系。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做好反壟斷相關工作。統籌負面清單和正面清單管理,防止資本無序擴張。

      (五)著力塑造區域協調發展新優勢

      更深層次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強化無錫長三角“C位擔當”,建立城際深度合作交流機制,協同聯動滬蘇浙皖城市,積極參與G42滬寧沿線人才創新走廊、“一地六縣”長三角產業合作區等建設,推動構建環太湖創新經濟生態圈。推進一批對接服務上海龍頭的具體項目。落實蘇錫常一體化合作峰會議定事項,推出“蘇錫常暢游卡”,促進醫保經辦服務一體化,共推共建蘇錫、錫常協同發展區。倡議構建錫常泰湖縱向聯動機制,加快江陰靖江長江隧道建設,推動鹽泰錫常宜鐵路開工建設,打造江陰—靖江工業園區跨江融合發展新樣板。積極推進鳳城—梅里長江大跨越等重要輸電工程,促進區域電網互聯互通。高標準建設環太湖城鄉有機廢棄物處理利用示范區。爭取承辦長三角金融工作會議。

      促進市域基礎建設協調發展。啟動錫澄、錫宜協同發展區建設,推進霞客灣科學城、大拈花灣等重點項目。暢通市域交通循環,實施城市干線快速化改造和路網優化加密工程,推進312國道改造提升,規劃建設城市貨運新通道,建成蘇錫常南部高速、宜長高速和丁蜀通用機場。提高“四網融合”規劃建設水平,啟動錫宜城際軌道S2線建設,落實“十四五”每年開工兩條新線的目標,新建地鐵4號線二期、5號線,地鐵4號線一期建成投運。

      提升中心城市發展品質。優化城市功能和公共服務資源布局。實施視覺形象建設工程,強化城市色彩和形態管理,推進城市亮化工程,因地制宜設置城市雕塑。組織城市設計競賽,加強蠡湖未來城、鴻山旅游度假區等重點片區規劃設計。建立重要項目規劃設計方案專家論證機制。實施大運河整治提升和文化帶建設工程,爭創江南古運河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推進火車站南廣場綜合改造、錦園保護與改建工程等項目建設,啟動烈士陵園改造和環境提升工程。強化太湖新城產業導入和城市功能配套,促進功能疊加和產城融合,高水平建設國際會議中心等地標性建筑。實施做大做強梁溪區三年行動計劃,加快中山路核心商圈及崇安寺整體改造升級,推進梁溪科技城建設試點,打造精彩城區。

      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放在全局工作重中之重,以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示范建設為主線,加快推動農業高質高效、農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推進農田連片整治,新增高標準農田3萬畝。實施現代種業產業化行動,保障糧食、生豬、蔬菜、水產等重要農產品穩定供給,提升糧食倉儲基礎設施水平。培育農業企業、種養大戶、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推進五大現代農業產業園和五大鄉村建設先導區規劃建設和融合發展,提升國家級、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發展水平。開展新一輪農房建設,引導適度集中居住,探索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深化“一推三治五化”專項行動,完成100個重要節點村莊整治,創建20個省級特色田園鄉村,以點帶面打造一批美麗鄉村示范帶。探索城鄉融合協調發展綜合改革,提高鄉鎮、街道治理能力,完善新型農村社區治理服務體系。創新集體經濟聯合發展機制,確保村均集體收入超900萬元。推進江陰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宜興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點,支持陽山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

      (六)著力提升美麗無錫建設新形象

      整合市域空間布局。構建全域全覆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優化國土空間總體格局,統籌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科學布局生態、農業、城鎮等功能空間。嚴格建設用地土壤環境準入管理,加強農用地、建設用地分類管控。推進林地、綠地、濕地、自然保護地同建同保,規劃建設植物園,申辦省園藝博覽會。市區新增綠地200萬平方米,創成省生態園林城市。圍繞“五新”“三主”要求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加強長江生態修復,持續做好長江流域禁捕工作,建設沿江防護林帶生態廊道,打造長江生態安全示范區。

      持續開展環境整治。推進“美麗河湖”專項行動,深化河湖環境集中整治,加強藍藻湖泛防控,進一步提升國省考斷面水質優III比例,確保太湖無錫水域水質穩步改善、連續第14年實現安全度夏。推進武澄錫虞中片沿江河道治理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增強防洪減災和水生態修復能力。實施污水處理提質增效和精準攻堅“333”行動,開工建設城北污水處理二廠及太湖新城污水處理廠擴建工程,實現污水管網全覆蓋。全面控源截污,提高排水達標區長效管理水平。實行PM2.5和臭氧協同控制,加強揮發性有機物、揚塵和移動污染源治理,穩定提升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持續推進塑料污染全鏈條治理。積極研究實施碳達峰工作方案。

      提升城市宜居品質。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推進美麗宜居城市建設綜合試點。提高棚戶區、老舊小區改造標準,推進威孚地塊等重點區域改造,完成房屋征收面積1000萬平方米,新開工棚改安置房2.2萬套。推進既有住宅增設電梯,改造老舊電梯1000臺。實現國有物業企業進駐老舊小區托底管理全覆蓋。實施“顯山工程”“疏林工程”,提升裸露土地整治成效,新改建“口袋公園”20座,建設立體綠化示范項目15個。深入實施綠色建筑創建行動,推廣裝配式建筑。加強商品房質量監管,提升商品住宅品質。堅持“房住不炒”定位,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健全住房租賃管理服務平臺,規范住房租賃市場,推進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共有產權房建設。

      深化城市精細化管理。優化打造全國最干凈城市政策體系,建立“無錫規矩”“無錫標準”。整合市區停車場資源,建成統一的智慧停車運營平臺。健全完善道路交通管理組織、事故防控、文明治理、暢通提升體系,保障路網運行有序高效。推進市政設施“多桿合一”“多箱合一”,規范設置道路井蓋、導向標識、欄桿圍擋。大力整治違法建設、違規戶外廣告設施。推進環衛作業一體化,推廣生活垃圾“四分類”定時定點投放,市區建成區居民小區覆蓋率達50%。

      (七)著力繪就江南文化名城新畫卷

      充分挖掘城市文化底蘊。本著“敬重歷史、敬重人民、敬重城市”原則,擦亮城市文化標識,講好“人杰地靈”無錫故事。加強文化和自然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實施無錫文化研究工程,啟動編纂《無錫史》。推進鴻山大遺址保護,設立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推進惠山古鎮保護建設,完善清名橋、小婁巷、榮巷等歷史文化街區功能,全面整修公花園。挖掘和用好鄉賢資源,設立無錫國專紀念館,推進東林書院、薛福成故居等文保單位和名人故居活化利用,新辟無錫歷史文化名人雕塑公園。振興錫劇,建設錫劇藝術中心。弘揚惠山泥人、紫砂、二胡等優秀傳統文化。策劃舉辦倪云林中國畫雙年展。

      增強城市文化軟實力。深化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落實常態化文明城市創建機制。加強“四史”教育,弘揚誠信文化、勞模精神,提倡全民閱讀。加大文藝發展基金投入和公共文化服務政府購買力度,加快市美術館、文化藝術發展中心建設。深化市屬文藝院團改革,支持民族樂團發展,啟動交響樂團建設。加強現實題材、紅色題材、本土題材文藝精品創作。推進一批小劇場建設,開展精品劇目常態化展演,開展“百場錫戲慶百年”全國巡演。培育文化產業項目,支持無錫國家數字電影產業園發展,爭創國家電影產業創新實驗區。加強網絡傳播,提升城市網絡形象。繼續辦好江南文脈論壇、太湖文化藝術季和文博會。

      優化公共體育服務供給。啟動奧體中心項目,推進市體育中心改造。盤活市區閑置用地,新建公共體育設施項目177個。優化健身長廊、多功能場地、登山步道等設施建設,加大城市社區足球場地設施建設力度,推動“10分鐘體育健身圈”提檔升級。加強青少年體育工作,加快發展競技體育,啟動建設新的市體育運動學校。完善促進全民健身政策,推進場館設施開放,培育民間社團,鼓勵社會力量辦賽,擴大大眾體育消費。爭創全國全民運動健身模范市。

      促進文體旅深度融合。設立節日辦,開展“無錫周”“周末愜意在無錫”等特色文旅活動,辦好跆拳道世錦賽、無錫馬拉松、環太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等重大賽事,打造國際化賽事節會新品牌。加強太湖國家旅游度假區建設,提升蠡湖風景區旅游品質,支持蕩口古鎮向“景區街區社區”轉型,強化旅游景區3公里范圍內景觀改造和秩序管理。辦好全國性非遺旅游消費活動。發展教育研學、康養度假、戶外拓展等新業態,推動民宿業健康有序發展。實施城市“微更新”項目,建設一批“家門口的好去處”,打造“處處是景、時時宜游”全域旅游目的地城市。

      (八)著力滿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

      加大富民惠民安民工作力度。扎實辦好10件45項為民辦實事項目,創新實施“微幸福”民生工程。開展高質量就業促進行動,保障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殘疾人、退捕漁民等重點群體就業創業,加大全生態鏈創業扶持力度,扶持自主創業2.3萬人。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做好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工傷保險省級統籌,推動基本醫療和生育保險市級統籌。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完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加強老年人權益保障,建設老年友好型社會。完善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健全專項救助和補充性救助制度,針對3%最低收入人員建立相對貧困幫扶機制。新建市救助管理站。繼續做好對口幫扶工作,落實關愛援建干部舉措。

      打造現代化教育強市。適應學齡人口動態,完善各級教育資源布局,新建幼兒園、中小學校24所,扶持普惠性民辦幼兒園。開展國家、省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縣(市)區創建。落實高考改革新方案,推進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國家級示范區(校)建設,提高高中教育質量。推進蘇錫常都市圈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樣板建設。實施“錫教名師”培養工程和“我為良師”全員行動。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支持江南大學建設“雙一流”研究型大學,建成江大宜興校區。全力辦好無錫學院。建成東南大學無錫校區微納加工與測試公共服務平臺。

      創新實施健康城市行動。優化醫療衛生資源布局,規劃建設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完善市二院北院區功能,推進江大附屬醫院北院區改造和二期建設,推進市急救中心易地新建。滾動實施“辦名院、建名科、增名醫”戰略,完善醫護人員繼續教育和在職培訓機制。深化與長三角地區醫療機構合作,籌建南京醫科大學無錫醫學中心。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探索醫療集團運作模式。改革醫聯體合作機制,改善社區衛生服務水平。推進中醫藥事業傳承創新。規范社會辦醫。擴大普惠托育服務供給,提升優生優育服務水平,提高人口素質。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加強傳染病防治能力建設。健全食品藥品全鏈條質量安全保障體系,深化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

      (九)著力打造市域社會治理新樣板

      毫不放松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堅持“人物同防”“多病共防”,完善“及時發現、快速處置、精準管控、有效救治”常態化防控機制。嚴格入境人員、中高風險地區來錫人員閉環管理和進口冷鏈食品監管。抓好口岸、社區、農村、學校、市場等重點區域、重點單位、重點場所防控,常態化開展人群監測、環境監測、掃碼核驗工作。切實加強春節春運防控,嚴格聚集性活動管控。規范做好疫苗管理和使用。完善公共衛生應急機制,加強物資、人才、檢測、隔離等應急保障能力建設。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加強健康教育和知識普及。落實關心關愛疫情防控一線醫護人員和防疫工作者措施。

      提升公共安全水平。把安全發展貫穿于現代化建設各領域全過程,有效防范化解各類風險。統籌做好“一年小灶”與“三年大灶”轉段銜接,深化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健全公共安全隱患排查和安全預防控制體系。嚴格安全生產目標考核和責任追究,爭創國家安全發展示范城市。常態化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推進新一代“雪亮工程”聯網共享應用體系建設,深化城市巡防處置一體化改革,依法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推進公安“一基地二站二所四中心”項目建設。啟動實施“錫朗網絡綜治工程”,建設完善各級網絡安全應急指揮中心、網絡安全綜合管理平臺。深化非法集資專項整治和打擊惡意逃廢金融債務行動,維護經濟金融秩序。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完善“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治理機制,深化“星級+薪級”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建設,加大社會組織支持力度,推動形成社會治理新格局。學習借鑒新時代“楓橋經驗”,加快矛盾糾紛多元化解體系平臺和機制建設,推動社會治理重心下移、矛盾源頭化解。建好用好基層“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室。深入開展“排風險、建清單、除隱患、保穩定”專項行動,優化“接訪變下訪”“一訪定心”等工作機制,深化治理重復信訪,有效化解信訪積案。做好村民委員會和社區居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工作。

      推進韌性城市建設。建設“城市大腦”,推進公共數據開放共享和價值挖掘,啟動市域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建設,推動公共數據與社會數據融合試點,加強數據安全防護。完善三級應急指揮體系,開展應急管理能力培訓。積極應對極端天氣增多情況,加快修訂市政設施建設和管養標準。健全完善氣象、洪澇、森林火災、地質災害、地震等自然災害綜合監測預警體系,提高防災減災抗災救災能力。加強應急基礎設施、容災備份設施等建設。完成省級海綿城市試點區建設和市區易積水點整治。

      (十)著力展現政府自身建設新作為

      切實依法履責。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把穩正確政治方向。堅定貫徹中央、省決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確保政令暢通、令行禁止。堅持法治無錫、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推進重點領域法規規章的立改廢釋。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規范行政執法行為。深化政務公開,自覺接受各方面監督,讓行政權力始終在陽光下運行,提高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

      涵養為民情懷。強化宗旨意識,站穩人民立場,厚植“萬家憂樂在心頭”的家國情懷。面對民生短板長懷夜不能寐的急迫,面對群眾疾苦長有如坐針氈的不安,急群眾所急,想群眾所盼,切實為民擔憂、為民擔當。常接地氣,直接聽取基層意見,設身處地為群眾著想,站在群眾立場解難題、辦實事,按照“群眾提、大家定、政府辦”原則,解決好一批群眾身邊的操心事、煩心事。

      嚴格廉潔自律。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切實履行“一崗雙責”,整治為政不勤、不公、不義、不廉行為,深化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營造政府系統風清氣正政治生態。持續改進政府工作作風,持之以恒糾治“四風”,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推動基層減負舉措落地見效。厲行勤儉節約,財政一般性支出持續壓減,以政府“緊日子”換取百姓“好日子”。

      勇于實干擔當。胸懷“兩個大局”,主動把無錫工作放到全國全省大格局中去謀劃推動。加大對上爭取力度,全力爭政策、爭牌子、爭資金、爭試點。解決“意識貧困”“思路貧困”問題,杜絕“用手腳的勤快掩蓋思想的懶惰”,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增強“無中生有”能力,緊貼實際加強創新性政策舉措研發。設立政策創新獎。支持選派干部到國家部委及上海、深圳、雄安新區等地掛職鍛煉。發揚滴水穿石精神,增強白駒過隙、時不我待的緊迫感,振奮“爭第一、創唯一”精氣神,濃厚“真抓實干、馬上就辦”干事創業氛圍,推動實干擔當蔚然成風。

      各位代表!一燈照隅,萬燈照國。站在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起點上,唯有上下同心、奮斗實干,才能把我們共同的家園建設得更為美好。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中共無錫市委堅強領導下,緊緊依靠全市人民,凝心聚力、同心同德,銳意進取、奮力拼搏,當好排頭兵,鑄就新輝煌,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百年華誕!

    來源:無錫市人民政府

    微信公眾號
    掃碼關注我們
    政務微博
    智能問答
    問答知識庫
    靈錫APP
    錫企服務平臺
    回到頂部
    收起
    中文字幕在线最新在线不卡| 麻豆aⅴ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日产欧洲无码视频无遮挡| 最近免费2019中文字幕大全| 无码毛片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亚洲乱亚洲乱少妇无码| 无码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 亚洲欧洲中文日韩av乱码| 中文字幕Av一区乱码| 国产99久久九九精品无码| 亚洲AV无码不卡在线播放|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人妻| 最好看更新中文字幕 | 无码中文字幕日韩专区| 亚洲成?Ⅴ人在线观看无码| 精品日韩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亚洲图片| 最新版天堂中文在线| 今天免费中文字幕视频| 日韩亚洲不卡在线视频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日日麻批免费40分钟无码| 中文无码不卡的岛国片|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完整版| 曰韩中文字幕在线中文字幕三级有码| 99在线精品国自产拍中文字幕| 日韩美无码五月天| 亚洲国产91精品无码专区| 日韩经典精品无码一区| 一本色道无码道在线| 最近中文字幕在线中文高清版| 亚洲成在人线在线播放无码 | √天堂中文www官网| 久久99中文字幕久久| 最新版天堂中文在线| 亚洲欧洲中文日韩av乱码| 精品亚洲成在人线AV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中文字| 日韩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专区| 国产精品亚韩精品无码a在线| 国产做无码视频在线观看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