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5-27 20:18 文字大小: [ 大 中 小 ] 瀏覽次數:
生活在長三角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今年年初,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研究員陳雯在解放日報上的撰文,或許是很多“長三角人”的希冀:我們可以快速、便捷、舒適地來往于大城市、中小城市和鄉村,去上海外灘看黃浦江,去南京玄武湖觀落日,去杭州西湖邊品茗,去海邊小城吹海風,去山邊湖畔小鎮小住……
美好生活的畫卷,正徐徐展開。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 身處無錫的人們體會著“潤物細無聲”的戰略紅利:上學、看病、就業、養老等生活要事在一體化背景里不斷有著新的改變,一卡同刷的便捷、一碼通行的高效,讓人們漸漸共享著世界級城市群的公共服務資源便利。
美好生活的畫卷,需筆耕不輟。無錫主動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的一次次民生手筆不斷落下,與城市群各方心手相連,共同繪制“長三角人”的幸福畫卷。
地域相連:織密網絡,拓寬“長三角人”交往圈
基于地域相近、人緣相親、經濟相融、文化相通,“長三角人”穿梭往來日益頻繁,生活圈、通勤圈的半徑與時效正在不斷刷新。
人們出行的腳下,似乎擁有了更快的“風火輪”。無錫五愛廣場到上海陸家嘴的距離,無錫人李瑞日常用腳步丈量:他在上海一家跨國公司工作,早晨6時出門搭公交到無錫站坐高鐵到上海站,轉地鐵到離公司最近的地鐵站,再步行10分鐘到公司坐上工位。傍晚6時出發,8時10分到家。
“除去休息、出差,三年往返下來就跑了18萬多公里,可以繞地球4圈多,如果不是長三角一體化帶來的便利,簡直無法想象。”李瑞三年往返,家里堆了厚厚幾摞高鐵票,他說,有的上海同事單程通勤時間都在2個半小時以上,雖然自己是“雙城記”,但跟在上海租房比,幸福感就爆棚了,“寶貴的是,每天都能陪伴孩子。”
“雙城”勝似“同城”,得益于在擘畫中不斷拓展的交通網絡。無錫是連接南北、溝通東西的重要節點,理應獲得覆蓋區域更廣的“一日生活圈”、“一小時通勤圈”,為城市居民獲得生活、發展的更多可能。
與“大動脈”連接的路網正在加密建設。“下階段,將更進一步聯系蘇州、常州,更快步伐對接上海、杭州,打造更快的對外交通出行體系,”無錫市交通運輸局綜計處副處長亓賓介紹,將從公鐵水等方面建設滬寧交通走廊帶,同時打造包括軌道網、公路網、公交網的環太湖都市交通網,并全力打造機場樞紐、江陰港樞紐、鐵路樞紐,織密長三角城市輻射網。目前,全市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303.3公里,百平方公里密度6.55公里。
讓城市間往來日益密切,讓人們更好地心手相連,更需要關注到迫切需要解決的“溝通的細節”。對堵點、斷點的注重,闡釋了無錫人全面擁抱、全面融入長三角的心情。
聚焦到堵點——南沿江城際鐵路正在加快建設,建成后江陰將改變城內沒有高鐵站的歷史,全面形成無錫全域到上海“軌道交通一小時商務圈”;錫太高速新建、滬武高速改擴建、312國道快速化改造工程等,將加快打通無錫—滬寧堵點;江陰第二過江通道建設,將加快打通無錫到蘇北城市的過江堵點。
關注到“毛細血管”——錫山區將加快推進錫滬路城市化改造、錫山大道西延、新錫路北延等工程,強化無錫市區和蘇州的融合;濱湖區將優化蘇錫常南部高速、宜馬快速通道等重點項目周邊路網,實施環太湖公路交通改善等工程。
無錫市委黨校教授蔣佳林認為,進一步暢通“毛細血管”,還要納入蘇錫常之間地鐵的互聯互通,讓城際之間的民間往來更便捷。據透露,目前,新吳區正在加快推進無錫地鐵3號線南延線對接蘇州地鐵14號線及7號線延伸線;而時速高達160公里的蘇錫常都市快線正在進行前期方案研究。
攜手合作:共建多贏,讓幸福感從家門口升起
以醫療、教育為代表的公共服務跨地區共享,是現階段城市群一體化發展亟待突破的重要難題,也是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途徑。
一體化發展帶來更多攜手合作的契機。
上海瑞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副主任李慶云主任醫師,近日來到瑞金醫院無錫分院(新瑞醫院)坐診。“經常有上海的專家來這里坐診,在家門口就能讓瑞金醫院的專家看病,省時又省力,真是方便多了!”患者感慨道。上海瑞金醫院無錫分院開業兩年來,337位上海專家定期來錫定點坐診,大大方便了錫城患者。值得一提的是,這家醫院還有一些來自蘇州、泰州等地的患者。
本月東南大學無錫國際校區三期工程微納大樓以及四期工程5棟學生宿舍樓已開工建設,預計今年年內建成交付。根據設計,這5棟新宿舍樓投入使用后可容納約4000名學生。到今年9月該校區在校生人數又將迎來新突破。
作為區域一體化發展的重要載體,由地域上相近的不同規模和功能的多個城市聚合而成的城市群,能夠實現要素在更大范圍城市體系內的集聚、流動與整合。長三角一體化的“東風”,讓城市間的公共服務資源加速融合,有助于城市民生領域快速補短板。
在醫療領域,目前全市已有66個醫療衛生項目與滬寧等地對接,把民生福利送到了家門口,而一張小小的醫保卡已“跑通”長三角。目前,無錫市參保人員到長三角地區定點醫療機構看病越來越方便,只需辦理相關備案手續,住院和門診都可直接結算,實現了住院和門診費用直接結算的“兩個全覆蓋”。
在教育領域,無錫與高校尋求多元合作。目前,南京理工大學在江陰設立了校區,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濱江學院遷至無錫并成功轉設為公辦本科高校——無錫學院。去年以來,無錫先后與上海大學合作共建上海大學無錫產業研究院;與湖南大學共建湖南大學無錫智能控制系統研究院。就在上個月,無錫經開區與上海交大、上海戲劇學院簽署了合作框架協議,這些高校將與經開區學校就深度開發基礎教育課程、專家引領等展開合作。
公共服務資源引入,是長三角一體化背景下推動無錫民生事業提升的重要力量,本地市民、本土產業將是最直接的受益者。
在采訪中,也有受訪者認為,在目前的新發展格局下,應探索新的合作模式。比如與新興科技的結合。據悉,惠山區正在積極對接上海、南京等城市的優質醫療機構,共建以居民健康檔案為重點的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和以數字化醫院為依托的醫療協作系統,實現雙向轉診、轉檢、會診、聯網掛號等遠程醫療服務。
心靈相通:詩意山水,打造長三角美好生活地標
人民群眾獲得感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成果的最好檢驗。無錫在長三角民生共享畫卷的繪制里,如何寫下自己的筆墨?在全市相關條線、板塊采訪時可以發現,無錫人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為大勢,又符合自身定位發揮自身優勢,來打造美好生活地標。
“這就是向往的生活呀。”山聯村的外地游客們,覺得場景親切熟悉,可以去充滿煙火氣的集會,吃早茶、爬顧山,在吆喝聲里趕個集;也可以回歸靜謐的田園生活,在小灣里的民宿享受“浮生半日閑”。山聯村的鄉村旅游正在不斷出新,讓游客不斷有新的感受,來了還想來。目前山聯村已在上海設立“辦事處”,每天都有直通車載著滿滿的游客來這里度假。
讓更多“長三角人”在無錫感受更多美好生活。文化體育方面,無錫作為上海國際藝術節開設分會場活動的首座城市,成功舉辦八屆分會場系列活動,引進各類文藝演出200余場,舉辦各類文化活動數百場;整合滬浙皖等各地文化資源,借助上海國際藝術節、紫金文化藝術節等平臺,推出太湖文化藝術季,打造長三角文化交流合作的一體化新平臺。無錫馬拉松先后獲評中國田協“金牌賽事”、世界田聯“銀標賽事”;環太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已成功舉辦八屆,是我國四大職業公路自行車賽之一。下一步,無錫將聯手打造更多長三角區域重大體育賽事,舉辦長三角皮劃艇賽等活動。
一體化的發展,讓人們更加心靈相通,走在哪里,都擁有一種長三角地域的親切、熟悉和安全感,來了還想來,來了想留下。
在宜興,不同于短期旅游觀光,又有異于長期定居養老的新的養老模式——旅居出現了。2018年底開業的湖?頤養中心每年接待旅居客人近3萬人次,不僅結合當地景點設置個性化的短期體驗路線,還與其他基地實現聯動。有的老人體驗旅居后,把宜興作為了長期養老地,有的甚至把子女也拉來定居。山水資源稟賦優秀的宜興,正在打造長三角最美“后花園”,從追求重大項目合作上可見一斑:上月,宜興在上海舉行的經貿科技合作洽談會上,44個總投資達435.6億元的項目成功簽約,其中文旅、康養等服務業項目占比近四成。
不止宜興,濱湖、惠山、錫山等地都拿出各自的方案,發揮著本地的山水資源、文化底蘊、體育氣場,加快與周邊、與環太湖、與長三角城市的聯系,共建區域聯盟,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宜居、宜游、生活、休閑的目的地。“融入長三角,聯手打造更多美好生活的‘地標’,”無錫市文廣旅游局副局長劉烈介紹,目前旅游業迎來了“融起來”的好時機,此前市場上已有一些長三角城市之間旅游景點的聯手,今年無錫將和蘇州、常州推出“三市暢游卡”,讓三市的人們暢游城市間,而后再積極融入到整個長三角的“旅游朋友圈”之中。
同在一個城市群,擁有同樣的共識、引發共鳴、感受共情,是必然的。一個個民生領域的努力,或大手筆、或精微畫,都是讓人們在同一片天空下、山水間,心手相連、詩意棲居。(高瓊玲 殷星歡 朱重陽)
來源:無錫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