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3-16 11:35 文字大小: [ 大 中 小 ] 瀏覽次數:
一提到工地,很多人都會想到揚塵、泥漿外漏等問題。保衛藍天、碧水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管理好大大小小的工地,一直是城市精細化管理中的一項重點工作。如何對揚塵、工程泥漿實現有效監管,持續改善環境和空氣質量?委員們各抒己見。
當前,無錫對在建建筑工地實施了重點監管和駐點監督,形成了防揚塵全時段、全覆蓋、嚴查嚴管工作氛圍,協力讓建筑工地盡現“凈空藍天”。但徐新宇委員表示,對照人民群眾對藍天白云的美好呼喚,我市的降塵量還有進步空間。“首先要實現源頭控制,明確不符合文明施工條件的項目堅決不予開工。”徐新宇認為,常態整治也要同步開展,將國控站點周邊重點區域防揚塵應急管理措施轉變為常態化措施,全域開展揚塵防治網格化管理工作,以包干到人、責任到人的方式,對處于重點嚴控區域、易揚塵施工階段的項目,實施高頻次、網格化跟蹤措施。在此過程中,徐新宇建議還要強化智慧監管,“住建、生態環境等部門可依托第三方技術公司的力量,結合遠程視頻監控、揚塵監測預警、航拍設備等設施,通過‘每周一拍’等互動活動,全面提升智慧巡查和精準執法水平”。此外,徐新宇認為,對揚塵污染處罰案件還要做到重拳出擊,綜合運用“紅黑榜”公示、企業信用評價、停工整改、行政處罰、通報批評等方式,對揚塵防治不力的項目予以處罰震懾。
長期向河湖水域偷排工程泥漿,不僅嚴重損害了我市大運河等水體水質及生態環境,更對航道與行洪安全造成不良影響。“從我們了解的情況來看,工程泥漿產生量還是很大的。”朱健委員告訴記者,建設工程采取鉆孔灌注樁工藝,每鉆一立方米土平均產生3-4.5立方米的泥漿,現實生活中偷排工程泥漿現象時常發生。“這主要是因為目前市域范圍內沒有專門的泥漿消納干化處置場所或單位,要求泥漿只能就地干化,不允許外運。”朱健表示,而很多施工單位往往并不愿意自行干化,直接以泥漿形式外運。那如何將泥漿處置合法化規范化?“建議加快工程建筑垃圾處置的地方立法進程。相關部門要對泥漿的產生、干化或外運、最終處置加強全鏈條監管。”朱健表示,“還要學習工程泥漿處置先進經驗,推進泥漿干化工藝應用,降低干化成本與加大就地干化的比例。”同時,可以鼓勵資本進場,設立專門的泥漿干化企業,籌建泥漿干化消納場,作為域內泥漿處置的指定場所,生成的渣土作為資源繼續使用。此外,還可以運用大數據、科技等手段強化對泥漿運輸車輛、船舶及處置的全程監管。(朱潔、耿沐言)
來源:無錫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