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3-18 11:58 文字大小: [ 大 中 小 ] 瀏覽次數: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城市,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考驗著城市治理者的智慧。在城鄉一體化建設從“體量增加”向“存量更新”轉變、從“傳統模式”向“現代樣式”邁進的過程中,加速城鄉區域融合發展成為建設者的共識。這幾天,市兩會會場內外,如何聚力增強綜合承載力、高質量推進城鄉區域融合發展,成為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
熱點直擊
新型城鎮化之路無錫如何彰顯“C”位擔當?
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市委書記杜小剛提出“關于在江蘇建設國家新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及蘇南先行實踐的建議”。市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又提出,深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進一步優化布局、完善功能、提升品質,著力打造新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先行區。一石激起千層浪,在深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過程中,無錫該如何彰顯“C”位擔當,貢獻“先行經驗”?
讓“圈內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倍增
交通網絡是實現都市圈城市融合發展的重要引擎,公共服務合作是都市圈發展的必要前提,消除公共服務壁壘,讓城市間各類資源自由流動。提升“圈內人”的獲得感、幸福感,無錫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把服務推動蘇錫常一體化發展作為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的關鍵抓手,以交通基礎設施的聯通加密為突破口,加快推進與蘇州、常州的全方位高水平協作,共建蘇錫常國際大都市區。”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共建蘇錫常國際大都市區,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說,無錫應圍繞建設更高能級樞紐,全面提升基礎設施通達度、公共服務共享度,探索建立更多“一單制”結算、“一卡式”通行、“一站化”服務應用,強化縱向合作機制,協同建設環太湖科創圈,推動融入產業鏈分工協作。
讓每一方城市空間都令人心曠神怡
杜小剛書記在全國兩會上建議的適度放活宅基地和農民房屋使用權,既能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又有利于盤活農村閑置資源,為鄉村產業拓寬發展空間。
讓每一寸土地都得到合理有效利用。“隨著新型城鎮化向縱深推進,我們愈發覺得無錫農業生態空間亟待優化,城鄉之間資源調配的路徑必須進一步打開。”馬衛明委員認為,這就需要加快探索建立適應城鎮化發展、以人為核心的土地開發利用保護格局,促進要素的高效配置和有序流動。
讓城市空間心曠神怡,人才近悅遠來。“無錫將持續推進非住宅類存量房改建為保障性租賃住房,為來錫青年人才提供更加優質的居住環境。”市住建局局長陳雪峰介紹,下一步將積極探索多種建設模式,出臺相關指導方案和配套文件,推進這一事關“留住人才”的政策盡快落地實施。
讓“含綠量”成為美麗無錫硬核指標
“要高水平建設中瑞低碳生態城,支持無錫經開區建設全域‘雙碳’示范區。”報告旗幟鮮明地為經開區“雙碳”建設指明方向。朱剛代表說,著力打造新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承載著未來之城發展愿景的太湖新城有責任在無錫建設碳達峰試點城市中先行先試,走在前列。
朱剛建議,從能源結構、能源效率、產業結構三個維度來優化城市現有碳排結構。下一步,將從綠色能源、綠色交通、綠色街區、零碳示范公建等方面助力中瑞低碳生態城建設,結合節能改造、能源綜合管理等助力能源效率提升,高標準建成“雙碳”應用示范場景,加快實現碳達峰目標。同時,積極引入培育低碳產業和數字產業,提升區域低碳數字經濟占比,賦能現有產業綠色升級,通過提高新城產業“含綠量”這個美麗無錫建設的“硬核”指標,助推無錫碳達峰試點城市建設。
話題聚焦
建設現代“美麗農居” 讓城鄉生活不再有明顯落差
加快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高標準建設現代“美麗農居”。去年11月,我市出臺《關于深入推進現代“美麗農居”建設的意見》,明確提出,到2025年,全市約七成規劃發展村的農房要煥新,其中,50戶以上的規劃發展村都要建“美麗農居”,基本形成白墻黑瓦、清清爽爽的“新江南人家”村落,農民住房條件顯著改善。
市住建局局長陳雪峰說,鄉村建設將由“功能要求”向“品質需求”邁進,讓農民市民不再有明顯身份界限、讓城鄉生活不再有明顯落差。今年將統籌推進現代“美麗農居”和特色田園鄉村建設,力爭完成6個“美麗農居”先行示范村,打造現代化新農村的現實樣板。
落實最嚴耕地保護制度 建成一批高標準農田示范區
確保糧食安全,穩住農業基本盤,對于經濟、社會和諧穩定發展意義非同尋常。“糧食安全的基礎是耕地,無錫耕地總面積和人均耕地面積在全省最少,更要不折不扣落實最嚴耕地保護制度。”來自農業農村領域的惠蓮代表認為,要堅決遏制“非農化”、防止“非糧化”,加強耕地用途管制,促進耕地規模連片、合理布局,確保完成120萬畝糧食播種面積任務。
扛起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確保糧食生產穩定。惠蓮建議: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盡快建成一批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節水高效、穩產高產、生態友好的高標準農田示范區;加大節能、環保、高效的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推進糧食精細化、高效化生產。此外,保障糧食安全,還要提升糧食收儲調控能力,加強政府糧食儲備管理,提升倉儲設施設備能級,確保關鍵時刻拿得出、調得快、用得上。
公交、地鐵加速兩網融合 打通地鐵出站“最后500米”
“提升公交、地鐵便利度的核心舉措是打通其與公共服務空間之間的‘斷點’,形成無縫對接。”市公交集團副總經理方偉表示,下一步,在全面落實90分鐘內公交、地鐵免費換乘惠民政策的基礎上,將加快推進公交、地鐵兩網融合,成立“線路研究發展中心”,制定兩網融合配套方案,接駁地鐵、覆蓋盲區,形成有效循環的“大公交”出行網絡。
“地鐵到站、公交到家”是打通“斷點”的首要目標。方偉建議,通過發揮兩網協同作用,推行社區微公交、錯峰錯站等新模式,著力打通醫院、重要景區、學校、社區等與地鐵站點之間的“最后500米”,進一步凸顯地鐵樞紐和公交集散接駁功能,投建新型智能、智慧公交候車亭,提升整體公交出行效率。
短評
讓“錫式鄉村生活” 觸手可及
無錫的高質量發展,不能少了鄉村這個重要一翼,應該是城鄉融合、協調發展。但不容回避的是,與城市的發展相比,無錫鄉村建設還有不少短板弱項,比如農房翻建的擴面工作還不夠快,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成效如何鞏固,體育健身設施、文化場館的建設質量亟待提高等。
順應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和農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待,無錫需要在人、財、物等各個方面加大投入,補好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短板,讓鄉村美起來、火起來,使得村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和城市居民一樣的優質服務。
鄉村熱鬧起來了,會吸引更多優秀人才投身鄉村振興事業,帶動村民一起共建美麗鄉村,讓“錫式鄉村生活”從令人向往變成觸手可及。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再提速 市域協同發展融入“大格局”
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推動市域協同發展,地鐵形成“四線共建”態勢,加快改造提升快速中環,暢通斷頭路、疏通擁堵點。
市域軌道交通既是城市能級的重磅砝碼,也是民生獲得感的重要載體。來自軌道交通行業的張軍代表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多次提到了軌道交通和地鐵發展,肯定了第三期規劃獲批、4號線開通、實現網絡化運營、錫澄S1線建設等成績,對新一輪建設做了明確的部署,也為新一輪地鐵建設錨定了方向。
張軍說,下階段,無錫地鐵將高質量推動新線建設“滾動開發”,深入推進“站城一體化”,加快地鐵與周邊的一體設計、一體開發,打造更具現代氣派新都市的TOD新地標。在新線建設方面,無錫地鐵將深入推進“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在新線推行自動駕駛、5G聯網、智慧車站等技術,讓廣大市民乘坐上現代感的智慧列車。
今年城市快速路網建設的最大亮點,莫過于全面啟動總里程52.5公里的“快速中環”建設。楊煒委員認為,城市重點道路項目建設既要“一張藍圖繪到底”,更要“一張總圖合力干”,以“快速中環”建設為例,一條中環線涉及多個建設工程、跨越多個板塊,需要多方審批,一個環節卡殼,就可能導致項目落地難,甚至停滯延期。他建議,城市重點工程建設要盡快建立聯席制度,協調解決重大項目開工建設各項審批問題,形成問題反饋“清單制”,推動項目加速落地。
加快市域協同發展,公路交通承載力亟須加強。市交通運輸局副局長劉震宇表示,今年,力爭開工建設錫宜高速擴建工程、錫太高速。下階段,圍繞打造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在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大格局中,加快形成跨域開放、市域暢達、縣鄉覆蓋的立體式現代綜合交通網絡。
來源:無錫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