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mc848"><source id="mc848"></source></li>
  • <rt id="mc848"></rt>
    <table id="mc848"></table>
    繁體版 English EN
    手機客戶端 無障礙瀏覽 老年服務 長者版

    提示

    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公開 > 市政府信息公開目錄 > 黨委文件 > 正文

    中共無錫市委 無錫市人民政府印發《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方案》的通知

    文字大小: [ ] 瀏覽次數:

    信息索引號 014006438/2022-05405 生成日期 2022-05-25 公開日期 2022-06-02
    文件編號 —  — 發布機構 中共無錫市委 無錫市人民政府
    效力狀況 有效 附件下載 —  —
    內容概述 黨的十八大以來,市委、市政府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以前所未有的政治定力,推動全市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實現了生態環境由嚴重透支到局部改善、再到全面好轉的歷史性轉變,污染防治攻堅階段性目標任務圓滿完成。同時應該看到,對照“環境美”的發展要求,對照人民群眾的美好期盼,對照現代化建設的更高標準,我市生態環境領域還存在許多短板和不足,率先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任重道遠。為在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上作示范,進一步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中共江蘇省委、江蘇省人民政府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按照省、市第十四次黨代會部署要求,切實扛起“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光榮使命,把保護生態環境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堅持源頭治理、綜合施策,堅持問題導向、科學精準,堅持改革引領、創新驅動,推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更高標準保護藍天、碧水、凈土,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向往,讓無錫特色、江南韻味進一步彰顯,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示范區。

      (二)主要目標

      到2025年,有序推進碳達峰目標,全市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PM2.5濃度控制在26.8微克/立方米以下,優良天數比率達到82.8%以上,地表水國省考斷面水質優III比例達到94.4%以上。地下水國考點位水質達到省考核要求,入河湖污染物大幅削減,主要污染物濃度和湖泊富營養化程度得到穩定控制。重度污染天氣全面消除,中度污染天氣基本消除,縣級及以上建成區水體消除劣V類。生態系統更加健康,生態質量指數達到50以上,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5%以上,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達到100%,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完成省下達的目標任務,建成國家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區。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顯著提升,創新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生態文明建設成果。

      到2035年,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建成美麗中國、美麗江蘇的樣板城市。

      二、堅持源頭治理,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三)推進碳排放有序達峰。實施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加強達峰目標過程管理,貫徹落實國家、江蘇省對無錫市碳排放達峰目標的要求,有效控排溫室氣體,完善碳排放監測、報告與核查制度,分行業領域開展碳排放達峰行動,有條件的園區、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率先實現碳達峰。深入推進低碳城市、低碳城(鎮)、低碳園區、低碳社區建設,按照國家和省部署要求廣泛開展低碳商業、低碳旅游、低碳企業和碳普惠試點,探索建設一批“零碳”園區和工廠,在全市推廣復制典型經驗和模式。布局重點低碳零碳工程建設,推進宜興市零碳創新中心、新吳區零碳科技產業園、無錫經開區中瑞低碳生態城建設。

      (四)推進產業結構深度調整。加快傳統產業綠色低碳轉型,加快改造環保、能效、安全不達標的火電、鋼鐵、石化、化工、建材等重點企業,依法依規淘汰落后產能,化解過剩產能。化工行業,重點壓減沿江地區、環境敏感區域、化工園區外、規模以下化工企業數量。印染行業,以江陰市和惠山區為重點,通過設立印染集聚區、技術升級、設備更新等方式實現產業升級。水泥行業,以宜興市為重點通過置換整合進一步壓減產能,熟料生產總產能壓減至1.75萬噸。鋼鐵行業和鑄造行業,嚴禁新增產能。

      (五)加快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深入開展能源和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等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深化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嚴格煤炭消費減量替代,持續降低能耗強度。推進30萬千瓦及以上燃煤機組供熱改造,關停整合落后燃煤小熱電和燃煤鍋爐。到2025年,煤炭消費總量完成省下達目標任務,煤炭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下降至50%左右。注重發展風電、光伏、氫能等新能源和儲能、充電等新技術,擴大分布式光伏發電規模。加強清潔低碳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實施劃片集中供熱,統籌規劃建設無錫西區燃氣二期改造提升工程、江陰嘉盛液化天然氣調峰儲配站工程等重點能源項目;優化城鄉燃氣管網空間布局,提高管網覆蓋密度;加快特高壓和智能電網建設,擴大外電入錫規模,提高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到2025年,電煤占煤炭消費比重提高到65%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1%左右,天然氣消費量占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3.5%以上,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到1400萬千瓦以上。

      (六)加快構建綠色制造體系。實施“兩高”項目清單化、動態化管理,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全面提升推進“智改數轉”工作,以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綠色化提升實現降本降耗降碳“三降”,賦能無錫制造業競爭力提升、高質量發展。對大氣環境質量未達標地區,實施更加嚴格的污染物總量控制要求。實施綠色發展領軍企業計劃,縱深推進傳統產業綠色轉型。積極發展節能環保、資源循環利用、清潔能源等綠色產業,培育一批綠色產品、綠色供應鏈,搶占國家級綠色產業示范高地。實施綠色發展領軍企業計劃,到2025年,全市綠色發展領軍企業達到50家左右,構建節能環保產業供應鏈,初步形成綠色發展示范帶動效應。

      (七)推進清潔生產和能源資源集約高效利用。研究實施清潔生產審核工作無錫創新做法,在全省率先發布《清潔生產審核實施方案(2022—2024年)》。推進工業、農業、建筑業、服務業、交通運輸業等領域實施清潔生產改造,依法引導鋼鐵、石化、化工、建材、紡織等重點行業開展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完善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制度,嚴格能耗強度控制,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并適當增加管理彈性。按照省部署要求探索在省級及以上園區推行區域能評制度,開展高耗能行業能效對標達標,嚴格節能評估審查。實施能效領跑者行動,推動重點行業以及其他行業重點用能單位深化節能改造。實施節水行動,全面推進節水型社會和節水型城市建設。落實《環境保護綜合名錄》(環辦綜合函〔2021〕495號)中“高污染、高環境風險”產品的生產流通措施,實施原輔材料和產品源頭替代工程,減少有毒有害物質使用。到2025年,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率、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下降率完成省下達指標,規模以上企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7%。

      (八)建立生態環境承載力約束機制。完善“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銜接國土空間規劃分區和用途管制要求。健全管控措施,“以畝產論英雄,以質效配資源”為導向,創新用地、用能方式,深度推進低效用地再開發。落實以環評制度為主體的源頭預防體系,嚴格規劃環評審查和項目環評準入。加強政策制定、規劃編制與環評工作銜接互動。

      (九)引領公眾綠色低碳生活。把生態文明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制定出臺《無錫市生態文明公約》,按國家、省要求深入開展綠色生活創建行動,鼓勵地方依法采取補貼、積分獎勵等方式促進綠色消費。深入推進節能、節水、低碳、綠色產品等認證,增加綠色產品有效供給。構建快遞包裝產品綠色標準體系,推進在快遞營業網點設置包裝回收區。持續推進垃圾分類和減量化、資源化,優化綠色交通格局,倡導綠色出行。積極開發公眾低碳場景,擴大碳普惠行為覆蓋范圍,豐富“碳時尚”功能。

      三、堅持協同治理,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

      (十)著力打好臭氧污染防治攻堅戰。以石化、化工、涂裝、醫藥、包裝印刷、油品儲運銷等行業領域為重點,實施原輔材料和產品源頭替代工程。到2022年,家具、印刷、汽車維修等行業全面采用低揮發性原輔材料。2023年底前,鋼鐵、燃煤機組、燃煤鍋爐實現超低排放。開展涉氣產業集群排查及分類治理,推進企業升級改造和區域環境綜合整治。推進工業園區建立健全監測預警監控體系,開展工業園區常態化走航監測、異常因子排查溯源等。完善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VOCs)總量核算體系,實施新增項目總量平衡“減二增一”。到2025年,揮發性有機物、氮氧化物排放總量比2020年分別下降10%以上,臭氧濃度增長趨勢得到有效遏制。

      (十一)著力打好重污染天氣消除攻堅戰。聚焦秋冬季細顆粒物和春夏季臭氧污染,加大重點行業污染治理和管控力度,強化多污染物協同控制,推進PM2.5和臭氧濃度“雙控雙減”。修訂完善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構建市、市(縣)區、鎮(街道)三級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體系,實施重點行業企業績效分級管理。夯實應急減排清單,制定“一廠一策”應急減排方案。綜合運用排放源清單、污染源在線監測、用電量及工況監控、衛星遙感等大數據,實現環境質量與污染源的關聯分析,推動溯源追蹤與成因研判,形成快速應對指揮調度能力。做好國家重大活動空氣質量保障。在全面消除重度污染天氣基礎上,實現中度污染天氣基本消除。

      (十二)著力打好交通運輸污染治理攻堅戰。統籌“油、路、車”綜合治理,按照國家、省部署要求基本淘汰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柴油貨車,繼續淘汰國二及以下排放標準汽油車,開展中重型新能源貨車推廣應用,有序推廣清潔能源汽車,推進工地全電化非道路移動機械和渣土車試點應用。城市建成區公交、郵政等公共領域新增或者替換的車輛全面采用新能源汽車或清潔能源汽車,環衛領域車輛逐步推進提高新能源汽車或清潔能源汽車占比,提升港口、船舶岸電使用率。加大貨物運輸結構調整力度,煤炭、礦石等大宗貨物中長距離運輸推廣使用鐵路、水路或管道方式,短距離運輸優先采用封閉式皮帶廊道或新能源車輛。進一步規范成品油市場,推進油品清潔化。推進機場、港口、碼頭和貨場非道路移動機械零排放或近零排放示范。推進船舶廢氣污染治理,主要景區、重點河湖新增或更換游船和作業船只全部使用清潔能源。到2025年,鐵路和水路貨運周轉量占比提升2個百分點,主要港口和排放控制區內靠港船舶的岸電使用量在2020年基礎上翻一番,靠港和水上服務區錨泊船舶岸電應用盡用。

      (十三)推進固定源深度治理。推進鋼鐵、水泥、石化等行業企業和工業窯爐、垃圾焚燒重點設施超低排放改造(深度治理)。有序完成電子、紡織、橡膠及塑料制品、化纖、家具制造、鑄造行業等重點行業深度整治,適時開展“回頭看”。開展企業全閉環管理和專項檢查,嚴格控制物料(含廢渣)運輸、裝卸、儲存、轉移和工藝過程無組織排放。2022年底前,基本實現VOCs無組織排放控制全閉環。全面完成天然氣電廠低氮改造,其它燃氣鍋爐低氮改造實現全覆蓋。持續推進污染源譜庫建設,掌握重點企業實時排放源信息,提高預警、溯源的科學性、精準度和有效性。依法依規分類實施“散亂污”企業關停取締、整改提升等措施。

      四、堅持標本兼治,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

      (十四)全力推進長江大保護。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提出的“五新”“三主”要求,強化問題整改推進落實,確保不回潮、不反彈,大力推進生態環境污染治理“4+1”工程(城鎮污水垃圾處理、化工污染治理、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船舶污染治理和尾礦庫污染治理),落實好重化圍江、十年禁漁等長江大保護任務。嚴格分區管理和用途管理,加大保護區和保留區岸線保護力度,逐步恢復增加生態岸線,到2025年,江陰長江生產性岸線占比下降至省控線。持續開展岸線違規利用項目整治,非法碼頭清理整頓,推動既有危險化學品碼頭分類整合。系統打造長江大保護“測管治”工程,集成優化“環境監測、管理、治理”一體化平臺。全面開展入江排口及主要入江支流整治,重點防治有機毒物污染。完善入江支流、上游客水水質監控預警機制,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持續保持主要入江河流達到或優于地表水III類標準。到2025年,落實“長江干流水質穩定達到Ⅱ類”要求,“以支保干”,促進長江干流江陰段水質進一步改善,9條入江支流單月水質不得出現劣V類,入江支流支浜水質消除劣V類。

      (十五)加強太湖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開展涉磷企業排查整治,完善涉磷企業清單管理,實施總磷排放濃度和排放總量“雙控”,建立涉磷項目“減量替代”臺賬,推進總磷排放持續削減。推進環太湖城鄉有機廢棄物處理利用示范區建設,健全收運體系,提升處置利用能力,重點推動藍藻等有機廢棄物的協同利用處置,暢通市場化渠道,到2023年,藍藻綜合利用率達到90%。加強重點區域生態保護與修復,實施滆湖綜合整治、蠡湖水環境深度治理、太湖新一輪生態清淤等九大類重點工程,到2026年完成太湖生態清淤1800萬方。加快推進梅梁灣和宜興“三氿”生態修復示范工程,以水生植被恢復為核心,進一步探索開放水域水生態系統修復技術路線。推動實施太湖湖區內(竺山湖、梅梁湖、貢湖灣等)退圩退漁(田)還湖工程,進一步還湖3900畝。科學核定水資源使用上限,優化水系結構,適時適量引水,推進城市活水暢流。優化排水方案,嚴格泵閘站管理,統籌考慮防汛抗旱與生態保障需求,充分發揮新溝河、走馬塘北排長江功能。構建“常態化生態清淤+制度化應急清淤”模式,提升水質藻情監測監控能力,有效改善太湖水質,恢復提升湖體生境,堅決守住“兩個確保”底線。

      (十六)提升飲用水水源安全保障水平。加強飲用水源安全保供能力建設,鞏固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隱患整治和達標建設成果,對水源地保護區內可能影響水源環境安全的風險源進行排查整治,開展鄉鎮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狀況評估,推進農村水源地排查整治工作。優化預處理、深度處理和“安全供水通道”運行,做好雙源供水和深度處理,強化設施運維管理,提升應急安全供水能力。加強湖泛監控預警和應急處置能力建設,有效處置湖泛生態災害,有序推廣高品質供水試點改造,逐步覆蓋各類公共場所。持續推進應急備用水源地的達標建設。

      (十七)打造美麗河湖“無錫樣板”。深入開展美麗河湖建設,加快推進“兩河”(京杭大運河無錫段、梁溪河)整治提升“一號工程”,抓好蠡湖生態治理和岸線整治提升,2022年建成816條美麗示范河湖。開展各類專項行動,采取排口溯源整治、嚴控船舶、混凝土企業、港口碼頭污染,強化工地污水、基坑排水和泥漿管理,提升支流支浜水質,優化調水引流方案等措施,保障京杭大運河(無錫段)實現岸綠水清、總磷濃度下降的目標,總體水質穩定達到Ⅲ類。加快推進新一輪河道綜合整治,已整治完成的河道保持水質穩定,確保2023年底,552條河道水質優Ⅲ比例達到90%以上,全市水環境質量全面提升。

      (十八)鞏固黑臭水體治理成效。開展“十四五”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環境保護專項行動。鞏固提升市、市(縣)區城市黑臭水體和農村黑臭水體治理成效,嚴格落實河湖長制,定期實施水質監督檢測,強化河道巡查和管養。進一步排查城市建成區水體,到2022年6月底前,市、市(縣)區人民政府將排查結果向社會公布,對發現的黑臭水體,實行即時整治,動態消除。開展城市河道駁岸生態化改造,實施城市活水循環工程。結合海綿城市建設和斷面水質保障需要,試點開展初期雨水截留納管和調蓄池建設。各類建設工地按要求設置沉淀池,避免初期雨水攜帶泥漿直接從雨水管道入河。加強對市政泵站排水監管,對重點泵站水質實施流量及水質在線監測,到2025年,市、市(縣)區建成區水體消除劣V類。

      (十九)強化工業水污染防治。建立涉水企業清單,逐步實施工業廢水專管輸送,推進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分開收集、分質處理。對經評估認定不能接入城市污水處理廠的要在2023年底前限期退出。落實《長江經濟帶工業園區水污染整治專項行動工作方案》(環辦水體函〔2021〕488號)和《江蘇省工業園區水污染整治專項行動實施方案》(蘇環辦〔2022〕29號)各項工作要求,以省級及以上工業園區和化工、電鍍、造紙、印染、制革、食品等主要涉水行業所在園區為重點,推進工業廢水集中處理設施能力建設,在電鍍等專業園區開展“一企一管、分質處理、明(專)管排放”試點。2025年底前配套獨立的工業污水處理設施。推廣工業廢水循環利用工程,大力推進印染、化工等重點行業企業尾水深度處理,建立企業間點對點用水系統,實現工業廢水循環利用和分級回用,支持企業開展全流程污水治理、分段分治、分質利用;開展造紙、印染等高耗水行業工業廢水循環利用示范,建設“污水零直排區”。推進工業尾水排放生態緩沖區建設,強化廢水生物毒性削減。加強工業廢水分質監管,推進污水總排口與接管口歸并合一工作,工業企業應嚴格落實雨污分流、清污分流,并繪制雨、污水和清下水管網布局走向圖,明確總排口接管位置,重點工業企業污水接管口(排放口)和雨水、清下水排口須安裝水質、水量在線監測系統,并經監測達標后方可排放。

      (二十)深化城鎮生活污水治理。提高城鎮污水處理能力,補齊污水收集管網短板。實施北尖公園凈水廠、宜興城市污水處理廠、江陰西利污水廠、錫山東港污水處理廠等一批城鎮污水處理廠新、擴建工程,推動城鎮污水處理廠尾水生態化利用。按照省部署要求推進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達標區建設,實施雨污水排水管網排查、清淤、修復、改造,進一步提高污水收集處理率。深化老城區、城中村“雨污分流”改造,推動老城區南北陽臺下水納入污水管網,提升城鎮污水處理能效。嚴格落實《關于實施城鎮區域水污染物平衡核算管理進一步提高污水收集處理率的意見》(蘇水治辦〔2021〕6號),建立全市區域水污染物平衡核算管理制度,每年開展核算工作,實現水污染物產生量與處理量有效平衡。到2024年,全市建成區100%按省要求建成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達標區,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達到85%,新建、改造污水管網150公里。

      (二十一)推進農業水污染治理。實施《無錫市農業面源污染治理三年行動計劃》(錫污防攻堅辦〔2022〕7號),推進化肥、農藥施用減量增效行動,鞏固提升畜禽生態健康養殖,推進水產生態健康養殖,到2024年底,全市完成6.5萬畝高標準漁塘改造,宜興滆湖周邊完成退養面積3萬畝。到2025年底,全市全面完成養殖池塘生態化改造。開展農田排灌系統生態化改造試點和農田退水排放口標準化建設,加強農田退水管理。在國省考斷面、飲用水源地上游沿線等環境敏感地區,開展農田退水污染監測評估,劃定優先管控區域,在優先管控區域采取秋播休耕或種植結構調整、直播稻轉機插秧、秸稈離田利用等措施,降低汛期農田退水對周邊水環境的影響。結合高標準農田建設,穩步推進排灌系統生態化改造,在農田集中退水區建立生態緩沖區,降解污染負荷。統籌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建設,推動省級農村生活污水社會化治理試點縣建設。2022年,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新建和改造項目300個。開展農村污水已建設施 “回頭看”專項行動,確保已建設施長效穩定運行。到2025年,全市農村生活污水自然村治理率達95%。

      (二十二)強化陸域水域污染協同治理。推動在無錫宜興市—常州武進區、溧陽市及無錫新吳區—蘇州相城區建立聯合斷面長制,強化與蘇州、常州等地的聯防聯控機制,共同推進水污染綜合整治。加強箱涵專項治理。推進排污口“查、測、溯、治”系統治理,扎實開展長江、太湖流域約7000個排污口的分類整治,通過整治一批、關閉一批,全面規范排污口管理,加快推進排污口在線監控安裝聯網,實現排污單位—污水管網—受納水體全過程監管。到2022年底,全面完成入河(湖)排污口整治任務。強化“船—港—城”協同治理,推動實現船舶水污染物“接收—轉運—處置”全過程銜接和電子聯單閉環監管。

      五、堅持系統治理,深入打好凈土保衛戰

      (二十三)推進土壤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強化農用地分類管理,加強優先保護類耕地保護,持續推進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嚴格落實受污染耕地管控措施。強化土壤污染源頭防控,動態更新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名錄,加強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環境監管,督促重點企業落實土壤污染防治義務。強化建設用地準入管理,大力推進潛在高風險遺留地塊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工作,強化部門信息共享和聯動監管,嚴格建設用地準入,加強建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報告質量管理。積極開展先行先試,以建設用地準入管理、提升信息化監管水平為重點,推進梁溪區國家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區建設。到2025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5%以上,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達到100%。

      (二十四)加強重金屬污染污染治理。實施重金屬污染總量控制,做好全市重金屬重點行業減排評估,制定重金屬年度減排計劃。嚴格涉重金屬企業環境準入管理,新(改、擴)建涉重金屬重點行業建設項目按國家要求實施“等量替代”或“減量替代”。深化重點行業重金屬綜合治理,以鉛蓄電池制造業、電鍍行業為重點,依法建立涉重金屬重點行業企業清單。推動鉛、鋅、銅冶煉企業和電鍍行業等生產工藝設備提升改造。開展鉛鋅、錫銻汞、鋼鐵、硫酸、磷肥等行業企業廢水總鉈深度治理。加快推進電鍍企業入園,實施電鍍園區廢水提標改造與深度治理。到2025年,重點行業重點重金屬污染物排放量比2020年下降5%以上。

      (二十五)持續推進農業農村污染治理。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推進農村廁所革命、生產生活垃圾治理。深入實施《加強農業農村污染治理促進鄉村生態振興行動計劃》(蘇政辦發〔2021〕106號),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將“新魚米之鄉”與特色田園鄉村、生態(綠色)村建設、特色小鎮建設等工作充分融合,探索各具特色的美麗鄉村建設路徑。到2022年,全市農村生活垃圾分類體系覆蓋率達100%。

      (二十六)推進“無廢城市”建設。推進城市固體廢物精細化管理,創建國家級“無廢城市”。以大宗工業固體廢物、主要農業廢棄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危險廢物等五大類固體廢物為重點,全面提升城市發展與固體廢物統籌管理水平。按照省部署要求實施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試點,建立廢鉛蓄電池回收體系,到2025年,廢鉛蓄電池規范回收率達70%以上。扎實推進塑料污染治理。全面禁止進口洋垃圾。

      (二十七)強化危廢全過程監管。建立健全“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后果嚴懲”的危險廢物環境監管體系。建設無錫市危廢信息化監管平臺,推進危險廢物分級分類管理,將全市全部涉危廢企業納入江蘇省危險廢物全生命周期物聯網監管系統。實施危險廢物經營單位退出機制,從嚴打擊非法轉運、傾倒、填埋、利用處置危險廢物等環境違法犯罪行為,保障市場公平有序。有序推進小量產廢企業危廢收集貯存試點,扎實推進危險廢物貯存設施清理整治。完善醫療廢物收集轉運處置體系,到2022年,市、市(縣)區建成區醫療廢物無害化處置率達到100%,醫療廢物和生活垃圾焚燒飛灰、廢鹽等危險廢物處置能力滿足實際需求。

      (二十八)實施新污染物治理行動。制定并實施新污染物治理行動方案,開展新化學物質登記。開展內分泌干擾物、抗生素、全氟化合物、微塑料等新污染物調查監測和環境風險評估,依法依規動態發布重點管控新污染物清單及其禁止、限制、限排等環境風險管控措施。加強塑料污染防治,落實有毒有害化學物質淘汰和限制措施,嚴格執行有毒有害化學物質含量限值。在長江干流、太湖主要飲用水水源地開展新污染物試點監測。

      (二十九)強化地下水環境風險管控。充分利用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區劃定成果,推動地下水環境分區管理、分級防治。依法依規建立地下水污染防治重點排污單位名錄,開展化工園區、危險廢物處置場、垃圾填埋場等地下水環境狀況調查評估工作,推進落實“一企一庫”“兩場兩區”(即化學品生產企業、尾礦庫、危險廢物處置場、垃圾填埋場、化工產業為主導的工業集聚區、礦山開采區)地下水防滲和監測措施,探索開展地下水污染修復工作。到2022年8月底,完成3個化工園區地下水污染調查評估。到2023年底,按照國家和省統一部署,完成一批危險廢物處置場和垃圾填埋場地下水污染調查評估。地下水國考點位水質達到省考核要求。

      六、堅持底線思維,深入打好生態環境安全保衛戰

      (三十)著力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嚴格落實自然生態修復保護負面清單制度,按照國家、省部署要求推進生態安全緩沖區、生態保護修復示范區建設,積極探索“生態島”試驗區、自然生態修舉試驗區建設,推行森林河流湖泊休養生息,深化國家森林城市建設。到2025年,林木覆蓋率達到27.71%,自然濕地保護率達到62%,生態質量指數達到50以上,生態空間面積不減少、布局不斷優化、生態功能得到提升。

      (三十一)積極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開展全市野生動植物資源調查,編制無錫市生物多樣性保護規劃,配合省級部門編制江蘇生物多樣性物種保護名錄,對生物多樣性進行統籌保護,形成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合力。構建生物安全制度體系,加強生物安全監管,嚴格外來入侵物種防控,配合省級部門編制江蘇省外來入侵物種名錄,結合無錫實際編制外來物種入侵防控工作方案,健全防控體系,提升外來物種入侵綜合防控能力。

      (三十二)強化生態保護監管。增強生態監測和生態執法能力建設,配合構建生態監測網絡,加強重點區域流域、生態空間管控區域、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等生態狀況監測評估。深入推進“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工作,加強自然生態執法能力建設,嚴格查處自然保護地內各類違法違規開發建設活動。按照國家、省部署要求深入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創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建設和美麗中國地方實踐,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不斷完善。

      (三十三)確保核與輻射安全。開展核與輻射安全風險隱患排查治理三年行動,開展輻射領域重點風險單位聯動執法,切實消除輻射安全風險隱患。強化執法監管與管控,落實廢舊放射源定期排查制度,確保廢舊放射源安全收貯率100%。健全核與輻射應急體系,加強應急指揮機制建設,全面提升應急響應能力。構建核與輻射安全監管監控統一平臺,分三年時間,實現市管固定放射源在線監控全覆蓋。

      (三十四)強化環境風險預警防控和應急管理。完善市、縣環境應急管理體系和響應機制,推動健全跨區域、跨部門突發生態環境事件聯防聯控機制,建成“1+8+N”(一個全市突發水污染事件應急防范體系建設總體實施方案、8個市縣區具體實施方案、 N條重點河流應急處置方案和實際案例)重點敏感保護目標突發水污染事件應急防范體系。開展涉危險廢物涉重金屬企業、化工園區等重點領域環境風險調查評估,完成重點河流突發水污染事件“一河一策一圖”全覆蓋,常態化推進環境風險企業突發生態環境事件風險隱患排查。完善環境應急指揮體系,建成區域環境應急基地、環境應急物資儲備庫和城鄉應急救援“方舟”。

      七、堅持服務為民,深入打好群眾環境權益保衛戰

      (三十五)實施噪聲污染防治行動。強化聲環境功能區管理,落實建筑物隔聲性能要求,合理規劃各類功能區域和交通干線走向。強化夜間施工管理,加強城市交通干線、機場等交通運輸噪聲污染防控,對文化娛樂、商業經營中社會生活噪聲問題強化監管和治理,到2025年,城市建成區功能區全面實現功能區聲環境質量自動監測,夜間達標率達到85%以上。

      (三十六)加強城市揚塵污染治理。落實打造“全國最干凈城市”三年行動計劃,嚴格工地監管,建立工地名單臺賬并每季度更新;持續按照“六個百分之百”要求,推進建筑工地整改提升;推進“智慧”工地建設,5000平方米及以上建筑工地全部安裝揚塵監測和視頻監控設施。推動道路交通揚塵精細化管控,完善保潔作業質量標準,打造一批“席地而坐”城市客廳示范區,加強保潔車輛配備和更新,提高城市道路環衛保潔水平。強化渣土運輸車輛全封閉運輸管理,城市建成區全面使用新型環保智能渣土車。推進堆場、碼頭揚塵污染控制,開展干散貨碼頭揚塵專項治理,依法取締無證無照和達不到環保要求的干散貨碼頭,全面提升港口、碼頭綜合治理水平。到2025年底,城市建成區道路機械化清掃率達到90%以上。

      (三十七)強化餐飲油煙污染治理。開展餐飲油煙專項整治,對重點管控區域內面積100平方米以上餐飲店以及城市綜合體、美食街等區域的餐飲經營單位安裝在線監控。督促油煙排放單位定期對油煙凈化設施及油煙管道進行規范的清洗和維護,并建立相關運維臺賬。因地制宜建設餐飲油煙凈化處理“綠島”項目,選擇3—5個餐飲聚集街區打造餐飲油煙治理示范區,采用安裝獨立凈化設施、配套統一處理設施、建設公共煙道等方式,推廣高標準油煙凈化設備。對油煙未集中收集排放的老新村開展煙道改造和集中處理,并推廣使用高效凈化型家用吸油煙機。

      (三十八)推動惡臭異味污染綜合治理。推動化工、制藥等行業結合VOCs防治實施惡臭深度治理,推進“無異味”園區建設,探索建立化工園區“嗅辨+監測”異味溯源機制,減少化工園區異味擾民。加強氨氣(NH3)排放控制,編制農業源氨排放清單,實施種植業等主要污染源或污染環節氨排放水平監測監控。加強消耗臭氧層物質履約治理,加強符合無錫實際的消耗臭氧層物質(ODS)長效管理機制建設,持續開展淘汰ODS的履約治理行動,推進ODS大氣監測網絡建設,加強預警和成效評估能力。

      (三十九)強化公共環境權益保障。健全環境問題發現機制,完善公眾監督和舉報反饋措施,拓寬群眾投訴反映渠道,建立動態閉環管理制度,著力解決一批群眾身邊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建立生態環境社會觀察員制度,加強生態環保志愿者隊伍建設和管理,推廣圓桌對話機制,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氛圍。鼓勵和支持具備資格的社會組織依法開展生態環境公益訴訟。

      八、堅持改革創新,提升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四十)不斷強化生態環境法治保障。完善生態環境領域地方性法規政策體系,加快河湖濱水公共空間條例立法工作。健全信息共享、案情互通、案件移送制度,強化對破壞生態環境違法犯罪行為的查處偵辦。探索開展生態環境保護立法研究。推進生態環境損害應賠盡賠,加強環境保護法律宣傳普及,深化環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

      (四十一)不斷完善生態環境政策支持。堅持政府引導、市場調節,激勵與約束并重,不斷增強區域減排動力,激發污染治理活力,在大力開展工業源減排的基礎上,廣泛開展生活源、農業源和各類生態“擴容”工程,建立排污總量指標儲備庫,用于本行政區域內戰略性新興產業、主要民生項目新增主要污染物減量替代。深入推進排污權交易、排污權抵押貸款、中水有償使用,加大環境污染責任險補助力度,引導企業主動治污。完善環保信用監管措施,按有關規定實行差別化水電價,推廣差別化綠色信貸,率先在清潔能源、節能環保和碳減排技術領域推行碳減排支持工具。

      (四十二)不斷加大生態環境資金投入。把生態環境資金投入作為基礎性、戰略性投入予以重點保障,統籌利用各類環境保護、生態修復、節能減排、綠色低碳資金。按照國家、省部署要求穩妥推進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試點。積極開展國家綠色金融改革創新示范區建設,積極爭取國家生態環境導向(EOD)開發模式試點,充分利用國家、省綠色發展基金,暢通社會資本參與和獲益渠道,按規定實施土地、規劃、金融、價格等政策,創新激勵機制和投融資模式,激發社會資本投資潛力和創新動力,促進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護修復。

      (四十三)加快補齊生態環境基礎設施短板。組織實施《無錫市生態環境基礎治理能力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錫政辦發〔2022〕8號),完成六大類73項重點工程建設。適度超前推進城鎮污水處理廠和配套管網建設,按城鎮生活用水量1.3—1.5倍配置污水收集和處理能力,支持有條件地區提標至地表水準Ⅲ類排放標準。提升工業園區監測監控能力,開展工業園區污染物排放限值限量管理。深化工業、農業、服務業“綠島”建設,完善垃圾焚燒、廚余垃圾處理設施,推進重點行業企業廢水深度處理。2022年完成傳染病醫療機構、新冠肺炎定點救治醫院、二級及以上的醫療機構滿足污水處理需求的設施建設,到2023年其他醫療機構完成建設改造任務。加強農業有機廢棄物收集、處置力度,構建集污水、垃圾、固廢、危廢處置設施和監測監管能力于一體的環境基礎設施體系,形成由城市向鄉村延伸覆蓋的環境基礎設施網絡。到2023年,全市新增廚余垃圾處理能力600噸/日,餐廚廢棄物處理能力125噸/日。

      (四十四)提升生態環境執法監管效能。全面推行排污許可“一證式”管理。加快構建立體、垂直、精準、規范、高效的現代化生態環境執法體系。大力推進非現場執法,建立無錫市生態環境執法“非現場執法綜合管理平臺”,創新執法方式方法和手段,配齊配全無人機、無人船、探管機器人、水下聲吶、紅外遙感遙測設備等“非現場”執法裝備設備。建立“非現場”監管執法程序規范,推動完善“實時預警—調查監測—溯源執法—情況通報”閉環工作機制,從更大范圍、更深層次開展“非現場”監管執法。推進污染源在線監測監控設施、污染治理設施用電監控和視頻監控、污染源在線遠程質控系統建設,確保各項設施正常運行,實現生產全過程、排污全時段監控,提高精準執法、精準打擊能力。

      (四十五)構建現代化生態環境監測監控體系。依托“感知環境、智慧環保”物聯網應用平臺,構建生態環境監測監控網絡,建設無錫市地表水環境自動監測監視預警系統和無錫市地表水生態環境監管系統,到2023年底,實現市考以上斷面水質自動監測、全市重點排澇泵站和支浜閘站自動監測監控設備全覆蓋。開展市控空氣自動站點設備更新,推進重點區域大氣顆粒物監測網、光化學監測網、溫室氣體監測網和超級站建設升級,構建全市大氣臭氧立體綜合監測網絡。加強生態環境應急監測能力建設,完善應急監測裝備配置,提升應急監測保障水平。

      (四十六)強化生態環境保護科技支撐。開展碳達峰及減污降碳協同增效、PM2.5和臭氧協同控制、太湖及水環境治理、環境健康與新污染物風險管控、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土壤地下水污染協同防治與受污染耕地綠色修復技術等領域科技攻關,推進區域性、流域性生態環境問題研究,強化關鍵技術創新研發和集成示范。圍繞重大科技需求,建設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中心,積極爭創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國家環境保護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等科技平臺。充分利用長三角生態環保產業鏈聯盟優質資源,聯合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創新企業等力量,在科研初始創新、技術成果轉化等環節形成合力。建設京杭大運河無錫段水生態環境保護大數據決策輔助分析項目實驗基地,以京杭運河水生態環境保護為試點積極推進水污染防控體系領域先進成熟技術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

      九、強化組織實施

      (四十七)加強組織領導。全面加強黨的領導,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完善狠抓落實的攻堅機制。加強各級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及其辦公室建設,進一步充實力量,優化運行機制,發揮好組織指揮、統籌協調、督查督辦、評估考核職能,讓各級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辦公室及攻堅一線成為年輕干部的成長鍛煉平臺。

      (四十八)強化責任落實。各級黨委政府要堅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政治責任。市(縣)區黨委政府要根據本實施意見確定的目標指標和主要任務,結合地方實際,細化落實年度目標任務。各有關部門要全面落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細化實化攻堅政策措施,分工協作、共同發力。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政協和法院、檢察院各司其職,共同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四十九)強化監督考核。開展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落實專項督查,深入開展重點領域、重點行業監督幫扶。充分發揮市污染防治綜合監管平臺作用,持續加大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曝光力度。繼續開展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完善考核措施,強化考核結果運用,將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納入全市高質量發展考核。

      (五十)強化宣傳引導。創新生態環境宣傳方式方法,制作推廣具有無錫特色的生態環境文化產品,廣泛傳播生態文明理念,講好生態文明建設的“無錫故事”。強化環保社會組織培育引導,發展壯大生態環境志愿服務力量,深入推動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完善生態環境信息公開,營造全社會共同關注生態環境保護的良好氛圍。

      (五十一)強化隊伍建設。完善生態環境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依法賦予縣級生態環境分局法律主體資格,將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機構列入政府行政執法序列。提升地方生態環境監測能力,建立“局隊站”一體化基層生態監測隊伍。持續加強生態環境保護鐵軍建設,錘煉過硬作風。健全考核評價和容錯糾錯機制,注重選拔在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敢于負責、勇于擔當、善于作為、實績突出的干部,加大交流培養力度。按規定表揚激勵在污染防治攻堅戰中成績顯著、貢獻突出的先進單位和個人。

    來源:中共無錫市委 無錫市人民政府

    微信公眾號
    掃碼關注我們
    政務微博
    智能問答
    問答知識庫
    靈錫APP
    錫企服務平臺
    回到頂部
    收起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久久| 天堂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无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中文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喷水|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 久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专口| 高清无码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三区| 日韩少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av一区二区人妻无码| 精品无码国产污污污免费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9性 | 日韩精品少妇无码受不了| 中文字幕无码一区二区免费|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中文高清| 天堂中文8资源在线8| 国产成人无码AV麻豆|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 中文字幕无码不卡在线| 91中文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视频一区| 中文字幕九七精品乱码| 亚洲毛片网址在线观看中文字幕| 最近中文字幕高清字幕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精品视频| 日韩成人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无码高潮喷水在线|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app| 精品人体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无码国产V片在线观看| 国模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无码高清晰| 韩国三级中文字幕hd久久精品 |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在线播放|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无码久久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