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7-28 22:40 文字大小: [ 大 中 小 ] 瀏覽次數:
7月,水蜜桃上市的季節,無錫市惠山區陽山鎮桃源村的空氣中都是香甜的味道。一車車水蜜桃承載著豐收的喜悅被發往全國各地,桃農們的汗水轉化成實實在在的收入。
一顆桃撬動一方經濟,桃源村種好蜜桃這個“致富果”、用好桃花這朵“幸福花”,打出產業“1+3”組合拳,完成了從經濟薄弱村到美麗鄉村的蝶變。
“新農人”:桃花盛開處是夢開始的地方
2019年,室內設計師殷文律在桃源村下轄山南頭村租下4幢老房子,打造成民宿“既見桑梓”。“原先,這房子就兩位老人住,屋子也比較破舊,經過改造后,現在變成了村里一個‘網紅’點。”殷文律是江西人,在無錫干了15年酒店業,心內總有一種沖動,想把小而美的民宿做成可以推廣的商業模式。
好山好水的陽山,成了他夢開始的地方。
碧水青山、蜜桃飄香,漫步桃源村,容易讓人聯想起《桃花源記》描繪的場景。而盤活利用村里閑置農房,是打造“世外桃源”的關鍵一招。
隨著城鄉一體化加快發展,越來越多的人跳出“農門”。以山南頭自然村為例,戶籍人口超過300人,但常住人口不足100人,眼下閑置的房屋大多建于20世紀80年代,因長期無人照料,泥灰駁落,蛛網塵封。
針對這一現狀,桃源村引入民間資本,成立無錫山南頭文旅有限公司,對整村宅基地進行平臺化運作,將村民的閑置宅基地、村集體收儲的宅基地與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進行統一規劃、統一招商。村民可自行翻建、自行經營或與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合作經營,也可交由集體收儲獲得租金收益。
900平方米的三層民宿,殷文律每年付給村里租金15萬元,又投入500萬元裝修改造。原先設想五年回本、第六年盈利,但受疫情影響,以上海客源為主的民宿客流量起伏不定。原先的合伙人撐不下去退出了,殷文律只能抵押自己無錫城里的房子獨力支撐。“我總結出教訓: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里,既不能過分依賴單一客源,也不能只有單一業態,多條腿走路才更穩妥。”他說。
“農村新業態的發展離不開與時俱進的監管政策,比如,民宿套用為城鎮賓館制定的標準來審批和管理,導致一些老宅改造的民宿不能通過消防驗收。希望相關政策更具靈活性,為農村新業態發展留足空間。”殷文律說,自己對發展前景“總體樂觀”,“一些朋友來桃源村的‘既見桑梓’體驗之后,想把這種模式復制到其他地方,請我幫忙進行民宿選址、設計和運營。”
村干部:產業“1+3”走出致富“桃花路”
2009年,張谷任村黨總支書記時,桃源村是由兩個無錫市級貧困村合并而來的“窮村”。如何拔掉“窮根”,成了亟待解決的頭等大事。
桃源村位于陽山省級旅游度假區核心范圍,是“陽山水蜜桃”核心種植區之一,又處在太湖一級保護區范圍內,僅有38畝工業用地,大規模發展二產并不現實。
張谷介紹,為了打破“無工不富”的藩籬,村“兩委”通過實地走訪、問卷調研等方式了解社情民意,選準發展路子:融合貫通特色農業與現代服務業,全村形成“一軸一核心四板塊”空間布局,即以觀光旅游線路為主軸、以農業公園為景觀核心,打造“農享、農創、農聚、農養”四個板塊,走好一三產融合路,引領桃源發展。
從“賣桃賺錢”到“以桃興業”,桃源村村委還與山南頭文旅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桃花源農村創業孵化基地,以本地農民、文創藝術人才為服務群體,聘請民宿“鳴珂里”創始人陳翠與無錫市審圖中心專家崔貴為創業導師,為他們提供創就業服務,吸引鄉賢、“新農人”、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返鄉創業。
帶著對“桃甜、景美、樂生活”的向往,桃源村通過“三塊地”改革,為旅游產業發展騰籠換鳥,寫好“農旅融合”這篇大文章,讓村內四處皆景色、四時有玩樂,打造“全景+全時”文旅格局。目前桃源村共流轉閑置農房近5500平方米,打造17個文旅項目,12戶村民每年獲得10萬元財產性收入。村級穩定收入從并村之初的不足40萬元躍升至2021年的近500萬元,人均收入也從1.4萬元增至6萬元。
“原住民”:滴滴汗水都是甜蜜的味道
凌晨4時,果香四溢的桃園里,桃源村村民姚文君已經開始忙碌。暑氣蒸騰,老姚的汗衫濕了又干。
但這汗水是甜蜜的,一年的辛勞即將化作家庭實實在在的收入。“我種了20多年桃,今年是水蜜桃長勢最好的一年,風調雨順,比去年增產30%!”十畝桃園,給姚文君兩口子帶來30萬元年收入。
“這是雨花露,這是朝陽,這是白鳳……”姚文君對桃子的品種如數家珍,言語中透著滿滿的豐收喜悅。他一邊小心翼翼地取下成熟度正好的桃子,一邊給快要成熟的桃解除套袋曬太陽。“今年天氣不錯,水蜜桃個頭大、上市早,整體產量估計高于去年。”
果園里種了十幾個品種的水蜜桃,上市期從5月底持續到8月。“原來沒有這么多品種,桃子個頭也小,我們都混著裝,只能拉到市場上零售,破損率高,收入不穩定。”姚文君說,現在,兩口子在果園門口搭個簡易大棚,按訂單摘桃,根據大小封裝,一個電話快遞就上門取貨。這么多年,他們積累了不少固定客戶,桃子根本不愁賣。
“以前種桃‘看天吃飯’,現在缺啥補啥。”姚文君說,過去不懂科學種桃,品種雖好,但品質不如人意。隨著陽山水蜜桃產業研究所、教授工作站的建立,品種選育、種植管理、病蟲防治有了專業指導。他投入資金改善基礎設施,安裝了噴滴灌,購置了噴霧車、太陽能殺蟲燈。
“原先家里的7畝地分散在村里東一塊、西一塊,有的種水稻,有的種桃子,我們干活很不方便。后來村里把分散的土地集中起來重新流轉,‘小田變大田’,我們有了集中連片的7畝地,又從別人手上租了3畝地,每畝地每年流轉費3000元。”3000元的土地流轉租金,相比周邊地區1000多元的租金高出了不少,姚文君卻覺得很值,因為土地產出的效益不一樣,“算大賬還是劃算,因為我們這里產的水蜜桃比其他地方的更甜、更賣得起價!”
【專家點評】
江蘇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省委黨校基地教授 華彥玲:
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桃源村的實踐告訴我們,實現鄉村產業振興,應主要抓住以下三個方面:首先,振興鄉村產業最重要的是實現農業轉型升級。桃源村通過產業“1+3”,走出了致富“桃花路”。其次,振興鄉村產業需要構建增值空間大、輻射帶動能力強、促進農民就業和收入增長明顯的現代農業經濟體系。桃源村現代農業經濟體已初具規模。第三,鄉村產業振興不僅體現為產業規模和效益的大幅提升,也體現為產業增長方式的轉變。在現階段,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已成為農業和鄉村經濟新的增長點,桃源村通過“農享、農創、農聚、農養”四個板塊做到了。
來源:無錫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