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10-09 13:16 文字大小: [ 大 中 小 ] 瀏覽次數:
講述人:無錫市歌舞劇院院長 葛丹綺
十年前,無錫大劇院開門“迎客”。無錫市歌舞劇院的原創舞劇《繡娘》,作為首個進入大劇院演出的劇目“好評如潮”,繼而開啟了國內外巡演的旅途。十年來,高口碑的演出、創新的藝術空間,讓市民“有劇可看”的愿景如虎添翼,這讓親歷者葛丹綺感慨萬千。
從一名專業的舞蹈演員到無錫市歌舞劇院的管理者,葛丹綺每天的日常就是圍繞著劇場、劇目、演員轉,“我覺得從事文藝工作的人,大多跟我一樣,可以一輩子為它貢獻自己的全部。”葛丹綺說,十年來,無錫文化演藝市場變化飛快,涌現出一大批優秀的作品,對文藝工作者的挑戰也越來越大。“不管是舞段表演、舞美裝置,還是視覺效果、宣發創意,每年都會有新的東西。”葛丹綺表示,對于舞者而言,最為突出的變化就是“舞臺”。葛丹綺當初第一次走進無錫大劇院,被它震撼住了,“這樣的劇場和舞臺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條件,也促使我們要創作出能與其相配的、更好的作品。”
如今劇場概念早已顛覆了傳統模式,一批“家門口的好去處”讓文化演出觸手可及,遍布全城的演藝新空間將無錫打造成一個開放式的“大劇場”。葛丹綺強調,“這種轉變,可說是文化藝術一種突破式的發展。”
“不管是文化藝術節,還是街邊歌手,時常會發現本土優秀的歌手和舞者,可謂人才輩出。”喜愛文藝的小秦一年要看超過50場的劇場演出,她發現無錫有越來越多的團體和個人,登上了國內最高的藝術殿堂以及當紅綜藝演出。
今年,青年舞蹈演員蔣雨昊在河南衛視舞蹈綜藝《舞千年》中大放光彩;青年舞劇編導湯成龍所創作的舞劇作品,連獲多次國際大獎。“這兩位青年人才,就是院團精心培養出來的。”葛丹綺表示,從最早需要外聘知名舞者、舞美團隊來打造本土劇目,到現在用自己的創排團隊、舞蹈演員挑大梁,正一步步地提高自身能力。
都說十年來,中國舞劇創作最突出的亮色,是現實題材作品精品迭出,叫好又叫座。繼去年《歌唱祖國》講述無錫籍音樂家王莘的故事后,今年無錫市歌舞劇院的原創舞劇《10909》以國之重器 “奮斗者”號為主要創作題材,大量地運用了高科技手段,在舞臺上展現深海下的故事。
“現實題材劇目更容易讓觀眾有親近感。”葛丹綺表示,以前劇院以年代歷史劇為主,題材總離觀眾比較遠,這兩年劇目主題變化尤為明顯,從“歷史”直接跨到了“現實”中。
如今,大家走進劇場的意愿越發強烈,正是得益于優質劇目越來越多。無錫大劇院運營中心總監崔建彬表示,最初10萬市民來到劇場,想看看專業的文化場館“長”成什么樣。時至今日,從看熱鬧到看門道,無錫觀眾對于優秀劇目的選擇,以及對于古典音樂的聆聽都有了很大的變化。
來源:無錫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