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3-25 10:50 文字大小: [ 大 中 小 ] 瀏覽次數:
3月24日,2024無錫馬拉松鳴槍開跑,3.3萬名跑友齊聚太湖之濱,享受馬拉松運動的快樂。
今年是“錫馬”10周年。“錫馬”成為跑友們一年一度的熱切期盼,也成為無錫全方面展現城市風貌的體育名片。
近年來,國內馬拉松賽事呈井噴式增長,已到了“內卷”的地步:主辦方“卷賽事”,參賽者“卷成績”,志愿者“卷服務”……在北馬、廈馬等“前輩”面前,無錫馬拉松只能算后起之秀,卻以專業的賽事平臺、完備的賽事保障、細膩的賽事服務從一眾馬拉松賽事中后來居上。
高手云集一簽難求
無錫馬拉松首次舉辦于2014年,是江蘇省第一個全程馬拉松賽事。世界田聯公布的2023年全球馬拉松排名中,“錫馬”位列國內馬拉松第四。
從檔期看,今年3月24日“錫馬”鳴槍日頗具競爭性。當天,全國18場馬拉松賽事分別在重慶、武漢等地舉行,但“錫馬”流量絲毫不受影響。265920的報名人數創下國內馬拉松賽事報名人數的新紀錄,3.45%的中簽率也令跑友直呼“史上最瘋狂”。相比2014年的12527人,今年“錫馬”報名人數增長20多倍。
“錫馬”為何這么“熱”?一個字:快!
整個“錫馬”賽道一馬平川,極少上坡,因此定位安全完賽的新手把首馬選在無錫,精英選手則挑選“錫馬”沖擊PB(個人最好成績)。今年的“錫馬”賽道誕生了多項紀錄:何杰以2小時06分57秒打破全國男子馬拉松紀錄,正式宣告中國馬拉松進入“206”時代。埃塞俄比亞選手蒂姆以2小時06分18秒奪冠,打破無錫馬拉松賽會紀錄。整場比賽3423人“破三”(3小時內完賽),打破國內紀錄,這一數據位列全球馬拉松“破三”人數第三。
不只快,“錫馬”的美也有口皆碑。三月無錫,春水盈盈,草長鶯飛。“錫馬”坐擁江南風光,蠡湖、黿頭渚、十里芳堤、尚賢河濕地、貢湖灣濕地猶如一幅打開的美麗畫卷,賽道途經的江南大學、市民中心等人文景觀展示著無錫日新月異的發展與進步。人在畫中跑,很多跑友帶著賞花賞景的心情奔跑在這條美麗賽道上。
“每年‘錫馬’我都參加,這是我難忘的記憶。”來自北京的叢川是“錫馬”的“老熟人”,與往年不同,今年他帶著妻子和女兒一起參加歡樂跑。
城市禮遇溫情依舊
自誕生之日起,“錫馬”就提出“以普通跑者為中心”的目標,致力于打造“一場專業態度的馬拉松賽事”,至今依然如故,初心不改。
從賽前一個月開始,選手就會收到組委會短信提示不低于20條,從交通、領物、途經路線、天氣預報,到賽前一晚、比賽一早的注意事項等,事無巨細。
由于人數眾多,起點處選手擁擠的狀況在所難免。為此,今年的“錫馬”首次采取“分槍起跑”,按照選手報名成績設置12個分區,分3槍出發,分別為7:00、7:20、7:40,這樣選手跑起來更舒適。針對部分選手反映有些路段坡度大,今年組委會優化了吳都路賽道,移除了影響速度的尚賢橋,減少賽道起伏,還去除賽道折返,助力選手跑出好成績。
42.195公里,是跑者們的賽道;賽道之外,還有一場“競速”。今年“錫馬”期間,有6500余名志愿者和4100余名安保人員為賽事側和城市側的平穩有序作出貢獻。比賽設置固定醫療點27個,近1200名醫療救護人員、23臺救護車、1架救援直升機共同為參賽人員保駕護航。
為跑者服務的賽事理念,不僅讓跑友耳目一新,也讓每一位跑者感受到尊重和寵愛。今年走進無錫太湖國際博覽中心的“錫馬”領物現場,首先會有志愿者遞上幾顆糖果,讓選手感受無錫藏在骨子里的甜蜜。一面巨大的姓名墻,3.3萬名跑友每個人都能在上面找到自己的名字。選手在領參賽服之前可以試穿,而且有超大尺寸的鏡子看上身效果,領了參賽服之后覺得不合身還可以調換。今年物料新增的“加油包”里有能量膠、電解質液、蛋白棒、膠貼、敷貼等,透露著主辦方的貼心。
創新玩法激活流量
隨著比賽落幕,今年“錫馬”的獎牌也正式亮相。這枚10周年獎牌“內有乾坤”,無錫的地標建筑以線條呈現,正中粉色的“四角星”,展現“四方合,成一賽”的辦賽理念。輕輕轉動中央的旋鈕,10枚扇片依次展現,扇片上刻著歷年男女冠軍的成績。
跑友們都知道,每年“錫馬”獎牌總有新花樣:2015年的鏤空設計、2016年的寶石鑲嵌、2017年的動態櫻花雨、2018年的3D鏤空設計,2019年的陶瓷燒制。到2020年,獎牌化身八音盒,轉動搖把,一曲《太湖美》飄揚而出,宛轉悠揚;2021年,獎牌造型如同一把撐開的油紙傘,轉動搖桿如同老式放映機,60幅圖案逐幀展現。
別出心裁的獎牌是“錫馬”創新實踐的生動展現。“錫馬”始終以科技帶動發展,以創意打動人心。
2015年在全國首創“候補退出機制”,讓未中簽的選手有了更多的機會參賽;2017年基于人臉識別技術的“參賽選手身份識別系統”,不僅提升了領物效率,還有效杜絕替跑;“智能領物系統”縮短了選手領物時間;2018年推出“參賽助手”小程序,功能包含賽事信息、賽事報名、領物指引、參賽指引等,成為跑友們參賽的“百科全書”。(浦敏琦)
來源:無錫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