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12-09 16:51 文字大小: [ 大 中 小 ] 瀏覽次數:
碧水汪汪,鷺飛鳧游。12月8日,記者從市生態環境局獲悉,今年無錫太湖治理工作有了階段性突破,連續17年實現安全度夏,太湖無錫水域“顏值”再度刷新,即將交出一份頗具分量的年度“成績單”。
01、攀新高 太湖水質有望突破歷史
“今年太湖治理工作有望實現歷史性突破。”作為一個老“治太”人,市生態環境局太湖處負責人激動地說。
具體而言太湖治理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今年太湖、蠡湖水質有望全年達到Ⅲ類,達到“良好”湖泊標準,實現歷史性突破。二是主要入湖河流優Ⅱ比例得到較大提升(1-11月,同比增加4條)。三是今年上半年未檢測到藍藻水華,為2007年以來首次;安全度夏期間,太湖藍藻密度、平均面積和最大面積均為2007年以來同期最低 。
四是連續兩年未發現異常水體,太湖連續17年實現安全度夏。
“距年底收官越來越近,無錫將乘勢而上,奮力沖刺太湖水質年度達Ⅲ類目標。”該人士介紹,今年1-11月,太湖無錫水域水質持續保持Ⅲ類,連續三個季度被評為“良好”湖泊,總磷濃度為0.048mg/L、同比下降11.1%,其中北部湖區和湖心區水質均達Ⅲ類,西部湖區總磷濃度為0.073mg/L、同比持平。藻情方面,安全度夏期間(3-10月),太湖平均藻密度為390萬個/升,同比下降17.5%,其中藍藻占比56.6%。“雖然今年夏季高溫天數多,降雨量少,但藻情遠好于2022年,也略好于去年。”
02、保長遠 超百億治太工程“加速跑”
太湖連續17年實現安全度夏,生態底色愈發青翠。這幅綠色畫卷的背后,是久久為功落實好打撈、清淤、調水等防控舉措,完善提升管網和污水廠建設,這些都是治本措施。
今年以來,我市已清理重點區域蘆葦蕩約9.25萬平方米,近岸應急清淤10萬立方米,累計打撈藍藻147.9萬噸、水草近6000噸,“減負”后的太湖越來越“年輕化”。
湖區內,裝備著長長“觸角”的藍藻長臂打撈分離干化一體船可用于藍藻應急打撈與常態化水面保潔;湖岸線附近,梅梁湖藍藻離岸防控工程建立起一道堅實的防線;生態安全緩沖區濕地內,水草隨風搖曳,野鳥嬉戲其間……“目前,全市已在梅梁湖、貢湖、西部湖區建成投用16座加壓控藻深井、116公里離岸圍隔。”市水利局相關人士介紹,還將在馬山七里堤新建2座加壓控藻深井和13公里離岸圍隔,同時在竺山湖口、蘭山嘴與蘇州交界水域建設3座加壓控藻深井、27公里擋藻圍隔及相關配套防控設施,進一步健全藍藻離岸防控體系。
項目是推進太湖治理的基本抓手。今年,我市用于治太項目的年度投資連續三年超百億元。目前,省級治太任務已超額完成年度計劃投資,市級治太任務完成量約占年度計劃投資的86.56%。隨著各項治太工程的加速推進,藻情穩定向好、生態有序恢復,白鶴、白頭鶴、黑臉琵鷺、黃嘴白鷺、北方狹口蛙等珍稀物種陸續被發現,成為太湖水質改善的有力證明。
03、起早干 為太湖“治未病”補短板
2025年是國家治太總體方案、省市“十四五”治太規劃中目標任務完成的節點年,也是我市新一輪太湖綜合治理“1+9”三年行動計劃的收官年。明年的治太目標是:太湖無錫水域水質穩定達到Ⅲ類。
“‘穩定’兩個字對于河湖治理來說,是極大的考驗。”業內人士表示,無錫必須持之以恒,在太湖治理上“起早干”“加油干”。眼下,我市正搶抓冬春“窗口期”,強化“夏病冬治”,加快實施供水安全、藍藻防控、岸基清理、調水引流等12項工作舉措,為明年安全度夏打下堅實基礎。以生態修復工程為例,我市將擴大湖濱濕地帶規模,以宜興段、梅梁灣、貢湖灣東側、竺山灣東側為重點,結合清淤淤泥處置,加快實施定跨港—烏溪港湖濱帶生態修復試點工程,擴充太湖水生態環境容量。
加強“小流域”綜合整治,是明年治太工作的重點“打法”。針對當前太湖治理存在的短板和弱項,我市將圍繞37條主要入湖河流及上游關聯骨干河道、區域重點河道,組織開展沿河(湖)污染源排查整治專項行動,系統推進入湖河流兩側工業污染、農業污染、生活污染及水體內源污染的協同治理,在固優補短中推動水質持續向好,為太湖增添更多美麗色彩。
來源:經開生態環境